第(3/3)页 包括名单上的姓名都是他们一早就已经沟通联系过的。 所以陈露阳这边一同意,这边马上就着手开始了录制工作。 不过,录制工作并不在北大,而是在百花胡同。 趁着现在还有时间, 高红鸣领着陈露阳去食堂吃了顿饭,随后去了办公室。 现在还是寒假,学校里的学生。 校园里很安静。 跟着高红鸣走进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正在看书。 高红鸣:“韩老师,别看书了!看我把谁领来了!” 韩玲疑惑的抬头。 现在的陈露阳也就是19岁的年纪,跟学校里的学生年纪差不多。 甚至比好多学生的岁数还小。 高红鸣笑:“这位就是《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陈露阳!” “陈同志,这位是我们学院的韩玲韩老师。” 陈露阳马上热情伸出手:“韩老师,您好!” “您好。”韩玲不敢置信的看着陈露阳。 这……这也太年轻了! 当初他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以为作者最起码也是个留学归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至少40多岁的同志。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陈露阳岁数也太小了! 高红鸣接着介绍:“陈同志可不仅仅是这本《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还是车间主任和工程师。” 韩玲更震惊了。 北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是再人才,也没有这么年轻就又出书又当车间主任又当工程师的啊? 难道这人就是长的年轻,其实岁数不小?? 韩玲试探:“陈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陈露阳笑:“老师,我今年19岁了。” 韩玲瞳孔地震! 高红鸣:“小陈不仅会英语,还会日语和法语,意大利语也说的极为地道!” 陈露阳的英语、日语和法语他没听到过, 但是意大利语却是从头听到尾。 说的是真不赖! 韩玲:“19岁,这么好的年纪应该上大学啊!” 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人才! 陈露阳这么年纪轻轻就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如果考上大学,深造几年。 等毕业了之后,肯定会有更高更大的成就。 这也是高红鸣遗憾的地方。 高考好不容易才恢复几年,全国符合报考条件的同志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通过高考上大学读书。 倒不是说工厂不好, 只是陈露阳这么优秀的苗子,不进大学学习太可惜了! 陈露阳惭愧:“我去年高考没考上,” 高红鸣失声:“你没考上?” 能同时学会四门外语的人,说是天才都不为过。 这样的人怎么也不应该考不上大学啊! 陈露阳如实道:“我理科不太好……不过我今年有认真复习,打算等到高考的时候再试试。” 听到对方有想考大学的念头,高红鸣和韩玲登时目光闪烁起来。 高红鸣借势笑着问了句:“陈同志有心仪的大学吗?” 陈露阳如实道:“挺想考北大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韩玲笑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考不上!” 高红鸣:“是啊!我们学校没那么难考,你好好复习,肯定没问题的。” 陈露阳“呵呵”了…… 你特么骗鬼呢! 还你们学校没那么难考。 丫的最难考的就是你们!! 三个人唠了会儿磕,就一起出门,前往录影棚。 录音棚在百花胡同。 走进录音棚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个人在里面工作。 房间里安静的吓人,只能听见《星期日英语》的广播员录制磁带的声音。 陈露阳站在旁边,心中真是无限感慨。 真的是舞台决定了演员。 如果不是自己跟着王轻舟来到片儿城,认识了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主任。 这平时只能在广播里才能听到的声音,他怎么可能有机会见到真人?! 省城虽然好,但是在资源方面,还是与片儿城差距的太大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