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嗯? 会计学老师好奇的拿过红头文件一看。 哲学系不仅把完整的子课题说明写进去了, 还把《子课题说明书》《翻译任务计划表》《研究方法设定》《成果输出框架》等配套内容全都附了过来。 好家伙…… 怎么哲学系也掺和进来了?!! 当下,办公室里的几个老师全都凑过来,一人拿起一份材料看了起来。 “别说,这材料写得挺不错啊!” 产业经济学老师翻开研究方法设定,忍不住啧啧感叹: “这文献引用、这理论结构……嘶!” “还加了个‘康德—黑格尔—哈贝马斯’的理论链条做支撑!” “……有水平!!!” 这边产业经济学老师正沉浸在材料论证里呢,旁边的国民经济核算老师却皱眉道: “这可不是啥好事儿……” “人家下笔快、逻辑紧,真送到科研处、教务处那边,十有八九会被他们的‘意识形态驱动+哲学理论验证’那套吸引。” “到时候成果展示谁上台?” “谁挂名?” “咱经济系还排得上号吗?” “就是这个道理!”会计学老师低声附和。 “哲学系的学术包裹能力太强了。” “他们手一伸,进来一搅动,这子课题就成了理论核心。” “我们这主干反倒成了技术附属,管动手不管动脑,吃力还不讨好。” 眼看气氛有点紧。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劳动经济学老师开口了。 “我倒觉得哲学系进来是个好事儿。” “理论这块,本就是我们的短板。” “平时做项目,最难整的就是那些材料语境、报送口径,谁写谁头疼。” “现在哲学系愿意接这摊子,等于替咱们把最难啃那口骨头啃了。” “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道: “哲学系是全校重点扶持系室之一。” “他们插手进来,等于项目被挂上了重点标签。” “无论将来拨款也好、宣传也好,渠道都会比咱自己单干时顺畅太多。” 经济系主任张国真开口了。 “是这么个道理。修理厂项目是谁立起来的,谁跟的最早,学校门儿清。” “到时候理论归他们,实践归力学,项目落地归我们经济系。” “成果嘛,咱们三家一起分。” “真到了成果展示那天……” 张国真抬眼看了在座一圈人,轻轻一笑: “康德说什么都没用,最终还是得看谁把零件给造出来。” 这句话一出,几人先是一怔,随即哄笑起来。 会计学老师看热闹不嫌事大,笑着道:“这话要是传出去,哲学系那帮人得气炸。” 连英华笑道:“搭上他们的车,走得快一点、稳一点也没啥不好。” 关键是, 陈露阳这小子,真是会搅动风浪啊。 当初立项的时候,他们不过想着做个校内“产学研”合作试点, 能把力学系拉进来,已经算开了先例。 哪想到这才隔几天,陈露阳竟然把哲学系也给拽进来了。 会计学老师感慨道:“搁往年,谁敢上来把几个院系拉一块儿干事?” “可他倒好,一个学生,愣是把我们拉成了一个项目组。” 连英华笑道:“是啊,别人都来学校读书学习,就偏偏他是跑来搞串联了。” 会计学老师悠悠道:“现在这年头,学校也在搞改革,谁都知道将来路子要放宽。能先搭上车的,谁愿意当旁观者?” “但问题是……”张国真稳稳接话,把话题拉回主线上: “车再好,也得看往哪开。” 他把笔一放,语气稳了些:“项目是好项目,人也能干,但现在人多了,咱得把章程理清楚。” “哲学系这边可以参与,文件我签。” “但参与归参与,牵头的还是咱经济系,项目挂在我们名下,修理厂也归我们对接。” “回头我跟教务处和科研处那边打一声招呼,说明这是经济系主导的产学研协作实验点。” “理论分析归哲学系,实验平台挂力学系,成果统一报送。” “一份名字,三方联署,署在咱经济系下面。” 一旁的劳动经济学老师砸吧砸吧,笑道: “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这项目都算一个完整的‘三位一体科研组织模型’了。” “可不。”会计学老师啧了一声。 “要真做出成果,咱经济系这一波,说不定还能在年底科研评比上冒个尖。” “冒尖倒是其次。”张国真收起那迭材料,“关键是学校看着呢。” “这项目搞得越成体系,越规范化,越能成为改革试点的种子样板。” “真有那么一天,学校开跨学科联动的头一枪,我们经济系,必须上名单。” 理清了思路之后, 张国真与连英华当即拍板,筹备一次三方协调会,将哲学系、力学系和修理厂代表一并请来,当面对口,把各自职责和署名边界划清楚。 …… 三方协调会,会议临时安排在学校的行政楼四层的小会议室。 会议由连英华主持,三系代表围桌而坐。 哲学系来的是系主任萧辉和李正繁, 力学系来了张殿才和实验组两名学生。 而项目发起人、修理厂主责人,承担具体“实践落地”工作的陈露阳,也作为重要代表参加了会议。 呼…… 陈露阳跻身在一干老师中间,暗暗深吸一口气,瞅了瞅对面笑的一脸温和的萧辉。 内心一阵感叹! 黑啊…… 真黑啊。 要不说学哲学的人,那心里都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