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是我自己吹啊,咱这厂子小归小,师傅可个顶个的拿手。” “只要从我们厂里开出去的车,我敢拍胸脯保准,妥妥的没问题。” 梁仲维点点头,语气略带鼓励:“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像你们这样,肯真干事的学生不多了。” 他想了想,又开口问道:“我刚刚听你提到技校,你们修理厂现在也和技校搭上了?” “唉,别提了。”陈露阳叹了口气,脸上浮现一丝无奈。 “我不是申了个‘汽车零部件通用化试制’的项目嘛,图纸这块儿有北大力学系的学生和老师帮忙,现在就差找地方落地生产了。” “起初挺顺的,可真一动手就发现问题了。” “这三种零件的工序太细、太复杂,原来那家打样的小工坊根本吃不下这活儿。” “关键是这种活又碎又杂,大厂嫌麻烦,小厂吃不住,我也是实在没招了,这才想到了技校。” 这话一出,梁仲维眼神微微一动。 他这段时间跑了三片区,整天琢磨的就是产业跟教育怎么能对得上口儿。 眼下这不是活生生一个例子就摆在眼前吗? “那你现在合作的技校,能接得住这活儿?”梁仲维语气放缓,像随口似的问着。 “一部分吧,”陈露阳摇头。 “他们设备不齐,只能做简单部分,剩下的工序还得想办法再找别家接着做。” “我今天回来就是想看看仓库里的材料有多少,心里有个底,然后就继续出去跑,挨家技校谈去。” 梁仲维顺势问:“那你有想好合作的技校了吗?” 陈露阳摇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 “拿着地图一家家走吧。” “现在不是我找人合作,是人家愿不愿意与合作。” “能接我这活儿的,就坐下来谈。” “不管是哪儿的,只要能把活干好就行。” 梁仲维点头道:“嗯,现在这年头干啥都不容易。要真想做成一套通用标准件,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得有耐心。” “技校的事你也别太急。” “有时候合作谈不成,不一定是你的问题。” “……” 两个人这边正唠着,旁边司机小马跑了过来。 “主任,车已经修好了。” 梁仲维一听,转头问:“多少钱?” 张国强拿着记工单走了过来:“换了一个火花塞,修了根接线,又给调了点火,三项加一起一共是1.8元。” “主任说给半价,那就是9毛。” “不到一块钱的东西,还收啥钱啊!”陈露阳摆手道, “我人都在这儿呢,这次不要钱了,算请师兄的!!” “那可不行。”梁仲维立马出声,“一码归一码。” “你们这手艺、这效率,收个正价我都不嫌多。抹个零我已经挺知足了。” 最后,好说歹说, 两人你推我让、你争我拦,最终还是梁仲维掏了9毛钱,把这单“友情价”修车给结了。 张国强接过零钱,也没多说,只是转身回了车间。 可人刚一走进仓库,就又拎出个弹簧来。 “这车座太硬了,估计坐时间长了弹性全没了。” 张国强蹲下身,三下五除二就拆开了副驾座位。 一边拧螺丝一边嘟囔: “都压塌了,还不如早点换个软点儿的,坐着舒服。” 没一会儿,新弹簧安上,椅子调了角度、包了层旧绒布,顺手还在背靠那塞了点泡沫垫。 司机小马站在一旁,看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给他换座椅呢。 给司机小马感动够呛。 “师傅,谢了啊!” “谢啥啊,路上慢点开,别再颠坏了就行。” 梁仲维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 临走前,他抬手拍了拍陈露阳的肩膀。 接着转头望了车间一眼,眼神一沉若有所思,但终究什么都没说,便挥手告辞。 眼看小车远去,陆局好奇的凑过来打探。 “小陈主任,你这个师兄是什么来头啊?” “我也不知道。”陈露阳回答。 别看他和梁仲维见过三面,但他是干什么的,陈露阳还真不知道。 主要也是没法问。 每次两个人见面聊天的时机和环境,都不太适合询问对方的工作。 这时,李河凑过来开口道: “他不是市经委的吗?” 陈露阳瞪大了眼睛,回头看着他: “你咋知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