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石山钢铁厂和省机械厂一样,是一个封闭性强的单位。 内部有职工宿舍、子弟学校、医院、食堂、澡堂。 工人早上骑自行车从家属楼出来,不出厂门就能干一天活。 看病、买菜、洗澡、接娃放学,全在这片“围墙以内”的小社会里解决。 走在通往办公楼的路上,陈露阳一路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正观察着呢,他忽然瞥见路边一个斜坡口,一辆满是锈痕的运渣车正歪着停在那里,车头斜冲着坡道,冒着一缕缕白烟。 旁边围着三四个穿工装的工人,有人蹲着看底盘,有人趴着研究油管,还有人手里拎着扳手,一脸焦急。 门卫大哥瞧见了,停下脚步问了一句:“怎么了?” 一个工人抬起头,苦着脸答道: “点不着火。” “昨天还好好的,今儿一早死活发动不了,冒白烟了都。” 门卫皱了皱眉:“报修了吗?” “报了。”那工人叹气道,“早上七点就打电话了,修理班那边说今天排不过来,叫我们先推到厂北头去等。这车一吨多沉,不发动,谁推得动?” “是啊!”另一个工人接话:“要不是这班要赶着上料,我们也不急。可这坡口一堵,后面那俩车也都跟着卡着呢。” 几人说话间满是无奈。 陈露阳目光下意识扫了一眼那辆运渣车的前轮位置。 刚想往前走两步,看看这车是啥情况, 结果门卫大哥咳嗽一声,陈露阳只能略微回头看了一眼那辆“趴窝”的车,跟着门卫进了办公楼。 穿过走廊,走到办公室门口, 门卫轻轻敲了两下,随后推门而入。 只见一个五十来岁、戴眼镜的中年干部正坐在屋里,桌面铺得整整齐齐。 “刘主任,这就是北大来的学生。” 门卫简单介绍一句,随即退了出去,轻手轻脚带上了门。 “您好您好,快请坐。” 刘主任热情的站起身,走到门边将陈露阳请了进来。 “刘主任您好,我是北京大学外联部的陈露阳。”陈露阳热情礼貌的开口。 “这是我们学校关于‘一二·九’纪念活动的介绍信和来访函。” “这次冒昧打扰,是因为我们学校准备办几场文艺活动,想向贵厂争取一点经费或物资支持。” 刘主任乐呵呵的接过材料,一边查看一边道: “北大的学生!真了不起啊!这你们以后都是祖国的栋梁。” 石山钢铁厂作为片城的大工厂,不光在工业生产上是骨干单位,平日里在高校圈子里也有不小的分量。 各高校只要一有大型活动,拉赞助、借场地、借展板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石钢。 今年“一二·九”纪念活动更是如此。 除了北大之外,师大、工大、政法、地质……好几所学校都已经来找过他们。 对于这些,厂里早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不管是哪个学校来,一律拨款300元。 不多不少,不高不低,稳稳当当,不惹事不出错。 主打一个一视同仁。 这边陈露阳刚说清来意,刘主任就笑道: “我们厂一直很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和文艺宣传工作。特别是一二·九这样的历史纪念活动,更是值得支持。” “特别是像你们北大这样的好学校,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嘛!” “除了经费,你们还有别的需要的吗?比如宣传展板之类的?” 刘主任又问了一句,语气里透着主动。 嗯? 听到办公室主任这么说,陈露阳有些懵了。 他这些天,处处碰钉子,句句是拒绝。 进来办公室之前,他还想着能要来钱最好。 要是要不来钱的话,能够拿些油墨纸张回去,也算完成任务了。 可是听着刘主任的意思,他们不仅能给钱,还能给一些别的东西? “刘主任,我们除了经费以外,确实是需要一些印刷用纸和油墨。” 陈露阳试探开口。 “好说!” 刘主任直接应下,干脆得让人发愣。 他一边从桌上抽来一张稿纸写写画画,一边口中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样,我先给你写一份单位支持函,你拿回去交给学校。” “然后这边联系一下财务,让他们给你们学校划拨300元专项经费。” “印刷物资这块儿,也给你们配些。咱们厂印刷车间还有点富余纸张和油墨,到时候让他们装一小批送到北大去。” “同学,你先在这本上登记个名字,我等会儿给财务打电话确认。” “数额虽然不多,但咱们厂这边出发点是支持学生工作,是咱的一份心意。” …… 陈露阳懵了。 答应的这么痛快吗?! 说句不好听的,自己这一趟,其实就是来张嘴要钱的。 就算学校盖了章,写了介绍信,可在人家眼里,不还是个跑腿的学生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