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现实情况,大家也都清楚。” “这些单位任务重、线条多、节奏快,学生虽能进车间,却往往只能接触流程的一段,做的是辅助型、观摩型的实训环节。” “真正主干环节,依然由工厂技术部门牵头完成,学生很难有机会,完整地走一遍从图纸到样品的全过程。” “而我们这个项目,虽然起步小、底子薄,但从图纸设计到试制加工,从过程打磨到最终验收,每一环都留痕、有据、可追溯。” “只要愿意参与,学生就能走完一个完整的链条,留下实打实的参与记录与成果归档。” 陈露阳眼神中绽放着强烈的光彩,面对一干大厂厂长和技校技校校长开口: “所以我想,咱们能不能换个思路?” “我们不是来借设备,也不是让学生替我们打零工。” “而是拿着项目的原图纸、原材料、标准工艺,把试制这一段真正交给技校来完成。” “让你们的学校,不再只是流程外的挂名单位,而是整个项目试产环节的第一执行方。” 听到这话,在坐的几个校长轻轻挑挑眉,眼神中终于露出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刚刚那点“被大学生支使干活”的戒备情绪,似乎被这一句“项目第一执行方”轻轻推开了缝隙。 陈露阳说的没有错。 这些年,他们和大厂的合作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进车间、上流水线、看项目、挂实训,流程都有,规章制度也全。 但说到底,学生干的是什么活儿,他们心里都清楚…… 打下手、跟着跑、偶尔上个台面。 真正立项时写进总结、能挂成果的,几乎没有他们的份儿。 可陈露阳的项目,虽然小,也不够“牌面”, 但人家从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拿来交底,明确要在他们这里完成主试制。 图纸是他们学校对接、流程是他们主导、成果是他们挂名。 说句不好听的: 在大厂里,他们的学生是边角料。 但到了修理厂这儿,那就是正儿八经的核心战力。 眼见会议室的几个人被说动, 陈露阳看准这个时机,忽然补了一句。 “当然,也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质量问题不能糊弄!” “材料我出,工艺我给,工艺标准我们这边校好。但出了问题,不存在我们厂兜着这一说。” “材料一旦出了修理厂的大门,就是交给你们学校管理了;工序一旦开了车刀,那就是你们学校的产线。” “谁生产,谁负责,不能含糊。” “这不是推责任,是为了保护我们双方的合作。” “学生要上真场,学校就要用真要求;我们出真图纸,也必须拿真成果。” 这句话一出,何大华猛地抬了抬眉,看着陈露阳的眼神彻底不对了。 好家伙…… 之前他还暗叹这孩子太实诚,死心眼, 结果这一通话听下来,他心里竟隐隐有点服气。 怪不得是省机械厂出来的,举手都有王轻舟的架势了。 而鲁永强看着陈露阳的眼神就更加满意了。 怪不得是陈拓选中的女婿,骨头真够硬的! 当着这么多大厂长大校长的面,非但没有任何怯场,反而还敢当面谈条件立架! 气氛就这么定住了几秒。 梁仲维咳了一声,带了点调和味: “我倒觉得,这种模式也不是不能走。” “现在各厂都人手紧张,任务重得很,现场带徒弟的精力真有限。技校真要能拿下完整流程、把样件试出来,那比挂在厂里蹲半年更实际。” 这话一出,屋子里顿时静了一拍。 梁仲维的身份摆在那儿——市经委副主任,还是主持这场协调会的人。 更何况他这话虽听着温和,但立场已经很明确了! 是要给陈露阳这个“技校主导型”试制模式开绿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