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瞧着黄平涛他们几个飞快跑去检查车,陈露阳心里一股火憋得慌,皱着眉重重吐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一只厚实的手忽然搭在他肩膀上。 陈露阳回头一看,是老郝。 老郝冲他挤了挤眼,笑着劝道: “别上火,赶工的时候,谁还没犯过险?出事了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说完,又忍不住打趣一句:“倒是你,回来半天了,也不跟兄弟们先报道一声!是不是把我们这几个老伙计忘到脑后去了?” 组装车间的主任也走过来,笑着接话:“是啊,小陈,这大半年不见,你在BJ那边风风火火,修理厂、学校两头跑,消息全是听人带的。咱们可等着看你啥时候露面呢。” 刚刚于岸山在场,大家的心思全被试车问题压住,没顾得上寒暄。 如今一缓下来,紧张的气氛里总算透出几分久别重逢的亲热。 “哪能啊!”陈露阳咧嘴一笑。 “我这一回来就被拉着开总结大会,又赶上新车出毛病,连口热水都没喝上,就跑到这儿来了,真不是故意怠慢你们几个老哥。” 郝逢春哈哈一乐,抬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行了,嘴上还会抹稀泥。” “车间里还有厚厚一沓资料等你翻译呢!没事了抓紧回车间报到!” 陈露阳乐道:“下午就去!!” 顿了顿, 陈露阳看着场地上的小汽车,若有所思地问: “咱厂这是小汽车又升级了?” 看着老郝点头,陈露阳有些惊讶:“年年升啊???” 这小汽车好不容易跑明白了,怎么还总升级呢? 老郝笑着摇摇头:“现在全国都在造车,咱厂要真想站住脚,就得一年比一年往上抬。” 听了老郝的解释,陈露阳明白了。 虽然厂里的小汽车已经走过三代更新: 但第一代,完全照着日本老款图纸“克隆”,能跑,但毛病多,耐用性差。 第二代,有了意大利技术人员的指导,外形和内饰有了大幅改善,性能也稳了不少,却还谈不上先进。 第三代,机械常年正式采用中日意的联合方案,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总成相对可靠,基本能批量下线。 可整体配套体系、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还是不行,检测环节更多还是参照军工产品的思路来改造,勉强能下线,却没法真正在市场里跑开。 更麻烦的是,售后渠道和零配件供应链也没跑顺,一辆车出了毛病,修理起来比造车还难。 全靠机械厂的工人背着修理包,全国各地的坐火车去回访、检查。 现如今,机械厂要从“能造几辆”、“部里能看”的层面,大步跨入“能卖、能用、能维护”的市场阶段,就必须把底盘、制动、悬挂、内饰这些环节全面升级,真正拿出一条面向民用的小汽车装配线来。 尤其是今年的进出口预展,省机械厂的小汽车被点名要参展。 这不仅是全省工业的门面,更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民用小汽车,才能在外国商人、部里领导面前,展示中国工厂“军转民”走向市场化的成果。 因此,厂里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一年之内,把第四代车推出来。 哪怕要大动干戈,新建或彻底改造装配线,也要保证年后能有一批合格的样车亮相。 很不幸…… 第四代小汽车刚刚试车,刹车就出了问题。 不过,郝逢春一句话说的对。 出问题不怕,解决就好了~ 话说回来, 郝逢春瞅着陈露阳:“小陈,都说北大食堂好,花样多,你咋还瘦了?” “肉包子吃多了也腻!”陈露阳装作不屑地回答一句,伸手揽过曹青杭的肩膀,道: “走!中午咱们老饭馆吃饭去,我给你好好补补!” 曹青杭赶紧道:“得了吧,这你刚回来就请客破费,以后不知道在心里要怎么骂我们。” “今天中午我们请你!给你接风洗尘!” 陈露阳登时羞涩道:“曹工~这话说的,我哪是那种人~” 曹青杭瞥他一眼,简直把陈露阳的本质看的透透的。 “你啊,嘴上说不要,心里比谁都盼着。” 瞧着陈露阳和曹青杭他们凑在一起热络,黄平涛等人暗暗的怒拍一下大腿。 这事儿整的…… 真他妈太不巧了! 明明原本他们都想好中午给小陈主任接风洗尘了,但没成想出了这档子事儿, 饭是别想吃了, 能把复查配方和硫化工艺,全都重新抽检一遍,都了不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