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项哥,你啥意见?” 项国武愣了一下,没想到陈露阳点了自己的名。 原本他只是站在后头,算个旁听的角色。 离开车间一年多,他对任务安排、赶工进度这些管理上的事儿已经不再熟悉,也不想插嘴。 可既然陈露阳问了,项国武也不客气,干脆从纯粹的专业技术角度回答道: “我以前见过省大实验室的橡胶手套,确实薄。” “要是想加厚,光靠多加胶料不行,还得从模具尺寸、硫化时间上下手。” “我的建议是向橡胶厂或者是化工研究所借两幅旧手模和浸渍槽,掌握一些基础的浸渍工艺数据,先试一小批样品,把厚度提到正常手套的1.5倍,同时在配方里加点耐腐蚀剂,再看实际使用反馈。如果能达到要求,就再根据实验室的意见慢慢调整。” 陈露阳抬头问了句:“你的意思就是能做?” 项国武干脆应道:“能做,就是得一步步来。” 陈露阳反问:“如果真干,多久能出成品?” 项国武沉吟了一下:“按咱们车间目前的条件,至少得一个月。” “车间有配胶、硫化的工序,只是产品从软管变成了手套。手套这东西虽然不大,但是工艺细腻得多,得先摸配方,再调模具,最后还要反复试样。” “一个月已经是最快的了。” 眼看陈露阳和项国武两个人,针对橡胶手套的事情越唠越深,董满贵忍不住在旁边提醒: “主任,有一点得提醒,厂里所有产品都是照着工单干活。咱要是没批准就私自做东西,算违规。” 虽然机械厂摊子大、任务多, 但所有零件生产都有严格的定额和下达工单,不能脱离计划乱干。 擅自开模、私下生产,是踩红线的行为。 一旦被查出来,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全车间处分。 陈露阳摆摆手:“这个我知道。” “其余的问题我去解决,我现在就想问问,这个事,你们能不能做?” 这话一出,四个组长面面相觑。 如今车间的重点任务是小汽车零件,谁都知道要保证这条线,才能立功出成绩。 可是橡胶手套这事不在计划内,厚度和耐药性都得重新琢磨,调配方又费料,大家心里都不太想摊上。 就在几个人顾虑的时候,项国武忽然大嗓门冒出一句: “能。” 瞬间! 四道错综复杂、惊讶审视的目光,全部射向项国武的身上。 项国武浑然不在乎。 反正他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事,他能干,就是能干! 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 “行!我知道了。” 瞧着项国武的回应,陈露阳心里有底了。 “你们先回去工作吧。” “这件事我再去请示一下厂领导,等确定下来了,咱们再具体商量。” 眼见四个小组长转身离开,陈露阳喊了一声: “项哥,你留一下。” 听到这话,走出办公室门的四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表情虽然平静,但是心中却已经泛起了波澜。 项国武一回来,陈露阳对他就两次叫进办公室,又是配人又是给机器的。 而且这才几天?那帮小子就开始跟着老项转了。 要是放任下去,用不了多久,那帮年轻人怕是都要心往老项那边去了。 一瞬间, 淡淡的危机感弥漫在了四个人的心头。 …… 办公室里, 陈露阳把门虚掩上,请项国武坐在沙发上,笑着把一缸热茶推到他面前: “项哥,这两天在车间干的还适应吗?” 项国武接过茶缸:“没啥不适应的,就是人面生了点。” 陈露阳乐道:“人面生不要紧,时间长了自然就熟了。” 顿了顿, 陈露阳语气郑重起来:“项哥,你也知道,咱橡胶车间现在摊子不小,可真正能在技术上压得住阵脚的,屈指可数。” “我这主任再能张罗,也不可能啥都懂,最终还得靠你们行家。” 项国武连忙摆手:“主任,你这话太抬举我了。我就是个老工人,会点手艺,说不上啥压阵脚。” 陈露阳却摇头,认真地道:“项哥,现在车间任务重,正是缺人的时候。” “你能在这时候回来,我心里是真踏实,也是真感激。” “我平时得跑学校,很多时候不在车间。” “你和黄哥他们都是车间里的老人,各有各的拿手,可要论专业和技术,还是你最顶得住,我希望你能在车间里当个定海神针,把技术这一头撑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