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橡胶厂再次挖人-《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2/3)页
丢了合同事小,丢人现眼事大!!!
李明奇眼皮一跳,心里直琢磨:
难不成这回又是机械厂打着“借模具”的幌子,想先捞一手?
项国武看出他心思,连忙解释:“主任,你放心。就是实验室用的橡胶手套,不是啥大项目。”
“学校里做实验的时候嫌现在的手套太薄,想改进一下。厂里让我来想办法,但是我们车间实在没模具,只能厚着脸找你借。”
李明奇听完,眉头这才舒展开来,长舒一口气。
“嗐,我还以为又是什么要紧技术呢!吓我一跳。”
“实验用的手套嘛,不算大事。”
李明奇笑道:“咱橡胶厂眼下正全力盯着特种轮胎和输送带的订单,模具这边闲着也闲着,你要用就拿,权当我们给兄弟撑个场面。”
项国武心里一热:“主任,真是太谢谢了!要不是你,我还真不敢张这嘴。”
李明奇哈哈一笑,摆手道:“跟我还说啥谢?”
“我都告诉你了,你回来,就跟回家一样,一家人张嘴哪有不支持的!”
说完,李明奇神色一转,还是开口劝道:“老项,你在机械厂呆咋样?”
“要我说,干脆回来算了。现在咱橡胶厂赶着扩产,正缺人手。你要是点头,老哥立马给你找厂长说话!”
项国武低声道:“主任,你的好意我懂。”
“可我这人心里有杆秤,机械厂那边既然还用得着我,我不能说走就走。”
“我必须把手里的任务干完了,才能说别的。要不然,我自己心里也不踏实。”
李明奇盯着他看了一眼,无奈道:“你啊!!!”
“换了别人,早就挑个轻快的地方去了,你还想着把事儿交代明白。”
“不管咋说,橡胶厂的大门随时给你敞开,你回来了,老哥第一个在门口等着迎你!”
项国武心里一暖,点了点头,把手里的模具揣紧,转身往机械厂赶去。
等他回到车间,手里拎着那几副沉甸甸的橡胶手套模具,二十多个工人立刻围了上来。
“项师傅!真弄来了?”
“这模具看着比咱车间的精细多了!”
一群年轻人眼睛都亮了。
这些人其实都是新面孔。
前些天,陈露阳把四个小组长叫到一起,让他们各自分出五个人跟着项国武单干。
四个组长嘴上答应得痛快,可心里都有小九九,挑来挑去,最后分出来的多是进厂不过半年的年轻人。
他们刚刚学会基本操作,还没摸到关键工序、也没能拿到成套的活。
被拎走的这拨人心里自然憋屈。
这不是变相把我们踢出来了吗?!
在原来的组里好歹有师傅带着,现在跟着项师傅,谁知道要干啥?
可没想到,项国武领着他们一上来,就磕上了全车间最高端棘手的活儿——油路软管!
那可是出了毛病就整车趴窝的关键件。
大家本以为这活儿能难住项国武,结果人家三下两下就理清思路,把关键节点一讲,原理全明白了。
更难得的是,他没藏着掖着,什么“老师傅的窍门”“老工人传下来的绝招”,全掰开揉碎地教给他们。
这几天下来,年轻人们不光真刀真枪学会了操作,还摸到了一些连原来师傅都不愿轻易传的门路。
因祸得福,反倒走了一条正路。
“小孙、天宝,过来!”项国武一嗓子,就把两个小伙子叫了过来。
这俩人,一个叫孙广志、一个叫李天宝,都是二十出头,眼睛亮的跟灯泡似的,手脚麻利也灵活,最主要是脑瓜好使,一点就透。
“你俩先拿这个试试,按照我前几天教你们的法子做实验。”
说着,项国武把模具举起来,边比划边解释:“手套太薄,一拉就破,根子在浸胶次数上。”
“以前的手套都是一模浸浆,一次成型。快是快,可厚度不均,受力点就容易开裂。”
“咱得换个路子,先上一遍底浆,定个型,再晾一晾,等表面半干不干的时候,再浸第二道浆。”
“这样层层迭迭,厚度能上来,可手指和关节的弯曲度还在,不会僵硬。”
李天宝问道:“师傅,那要是太厚了呢?戴上不就跟木套子一样了?”
项国武耐心教他:“厚不厚全看掌心和指肚的分寸。”
“掌心要厚点,扛得住摩擦;指头尖儿就得薄,留点灵活劲儿。模具从乳胶池里提出来的时候,你们记住个诀窍:手腕处停一停,让料多挂一点,指尖甩一甩,薄薄一层就够。这样出来的手套,既耐用,又好使。”
他说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模具剖面,三下两下把厚薄分布标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