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迷迷糊糊之中,教室里传来了吴德辰的声音。 “小陈,教室门口有人找!” “欸!” 陈露阳喊了一声,撑着站起来,脚步虚软的向教室门口走。 “学姐?” 瞧着门口的短发女生,陈露阳一下就喊了出声。 女生一乐! “呦,你还记得我呢?” “那你说说我叫啥!” “刘贺娟刘学姐嘛!!”陈露阳高兴的迎上去。 “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你啊。” “去年我第一次来学校报道,还是你接的我,带我买的脸盆,还让我买木头凳子呢!” 刘贺娟乐了:“你这记性是真不错。我都快忘了带你买过木凳子的事儿了。” 陈露阳咧嘴一笑:“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学姐啊。学姐,您找我啥事?” 刘贺娟正色道:“系里的学报你知道嘛?” 陈露阳点头:“知道知道!不仅知道,还看过呢!” 经济系的学报,那可是全校公认的“硬核读物”。 虽然上面的文章都是学生写的,但是文稿质量相当高! 不少文章甚至还会在全国性权威刊物上刊载。 里面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不仅有诗歌散文、调研报告、学术论文,还跨农业生产效率、工业体制改革、农贸市场秩序、乡镇副业经济、财政金融探索等等一干与当代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议题。 可以说,上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下到田间地头的副业养鸡调研,学报上几乎是应有尽有,活脱脱一面映照现实的“小镜子”! 刘贺娟笑道:“我这次来,就是向你约稿的!” 陈露阳一愣:“向我约稿?” “对!”刘贺娟点头。 “你不是上半学期搞了那个通用件生产项目嘛?我们觉得这事非常有代表性,非常适合写成案例发表在学报上。” “你这是学生亲自组织实践的项目,又牵扯工厂、技校、学校三方面协作,本身就是经济学最鲜活的样本。” 陈露阳有点迟疑。 “学姐,你能来向我约稿,我非常骄傲!” “可是我的项目,目前主要集中在零件,还处在试制、生产阶段,并没有产生太多的经济价值,这可以写吗?” 刘贺娟笑了:“价值不光体现在利润上。” “你的这个项目是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能把大学生、技校生、工厂师傅拉到一块儿,跑通流程,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她顿了顿,认真道:“而且经济学不只是算账,算利润。”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制度、资源怎么结合。你这个项目,就是在试着探索‘结合’。不管赚不赚钱,它都是真实的经济现象,这就值得写。” “那行!!”听了刘贺娟的话,陈露阳果断答应! 只要概念搞清楚,那就好办了。 反正现在刚刚开学,经济系和哲学系的翻译任务还没下来,修理厂那边还算轻松。 自己还有时间可以写些别的东西。 况且……调研报告嘛~~ 之前自己为了申报项目,写了不知道有多少材料! 到时候只要把这些材料拢一拢、,就是一份天然的成稿。 而且经济系的学报份量极重!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刊登在上面的。 自己一个大一新生要是能挂上名字,那可是相当体面的事。 别说在班里,就是在全系也能立刻冒尖。 只不过…… “学姐,写学报有稿费吗?”陈露阳羞涩腼腆问。 刘贺娟:???? 看着刘贺娟一脸茫然的模样,陈露阳轻声细语,摒弃羞耻之心,再次问了一遍: “就是,咱们这个学报……刊发的话,给钱嘛?” 刘贺娟忍不住调侃:“哪来的稿费啊?” “这是咱们学生自己的学报,能刊上就是最大的奖励了!” 瞧着陈露阳有些沮丧的模样,刘贺娟道: “不过呢,小陈,要是真想拿稿费,也不是一点门路都没有。” “咱们学报本身是学生刊物,不可能给钱。” “但要是你写的东西质量够高,被老师或者编辑部推荐出去,送到《经济研究》《中中青年报》这种外面的正式刊物上,那就不一样了。” 陈露阳来了兴趣:“怎么说?” 刘贺娟开口道:“别小看这事儿,咱们系的一个师兄,写了一篇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调研文章,被《中中青年报》用了,不光拿了稿费,还被邀请去了市里的座谈会旁听,老风光了!!” “你要是好好写,把这个通用件项目写清楚、写漂亮,说不定这一篇文章又能赚稿费,还能被老师推荐到外面的大刊物。” “那到时候不光系里出名,连外头都能盯上你……” 嘶!!!!! 陈露阳瞳孔一缩。 真人不挂相啊这是!!!! 这刘学姐,外表看着憨厚又朴实的,可一张嘴里头,全是糖衣炮弹啊! 这小话语能虚就虚、能真就真、虚虚实实的, 可偏偏听完之后,是真特么带劲啊! 想他一个松亭饭店前门童、现任总经理对象兼机械厂车间主任,暨机械厂驻片儿城修理厂负责人, 那平时忽悠工人、哄劝领导、各色各路的人打交道,那可没少见招拆招。 可就算这样,听到刘学姐这一番“半真半假+未来无限”的话,陈露阳还是忍不住小心脏狠狠一个涤荡!! 心扉就此泛起波澜。 心动……属实心动!! 赚稿费事小,登期刊、出名事大! 要是真能冲出学刊,走向权威,拥抱机会和未来, 别说要他写稿子,就算要他自掏腰包去“交刊登费”,他都得乐呵呵往外掏。 “啥前要??”陈露阳目光深邃,声音压得低沉。 刘贺娟抿嘴一笑,语气轻快又带点催促:“越快越好!” “最好能赶上新学期第一刊,咱们这边留空位了,就等你的文章呢。” 陈露阳缓缓抬起右手。 在刘贺娟疑惑的目光中,高高翘起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随后大拇指和食指圆润的勾出了一个圈。 同时,嘴里发出了一声无比标准的英文: “噢尅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