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点名就是干!-《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2/3)页

    “若无统一标准,协调成本只会在长期中被反复消耗;”

    “若不进行适度集中,风险只会在分散与重复中悄然积累,直至成倍爆发;”

    “若制度环境永远僵固,改革本身便无从谈起。”

    字里行间,不但懂得承接对方的批评,还能以反问的方式回击,甚至把争论拉高到了“制度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层面。

    嘶……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这么敢说么!

    最关键的是,陈露阳逐一反驳罗天观点的基础上,甚至还毫不客气的指名道姓点出:

    “罗天同学所列举的协调成本、集中风险与制度阻力,固然值得注意。”

    “但其中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逻辑盲区。”

    “那就是,他将风险与代价全部归咎于通用化的推进,却默认现有的分散体系是稳定、无害的。”

    接着笔锋一转,陈露阳逐条举例,犀利拆穿:

    “可事实恰恰相反!”

    “分散生产导致的重复设计、重复工序,本身就是更大的协调成本;而小批量零件的标准混乱,使得风险被分散到无数环节中,往往更难被发现与控制;至于供配环节,口径多、流程长,问题常在流转中被不断拖延,时间成本一路抬高。”

    “若仅仅因为担心新的问题,就把任何统一标准的探索一概拒绝,这无异于抱着现有的浪费与低效不放。”

    最后,陈露阳更是毫不留情地把问题抛了回去:

    “目前真正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究竟是维持现状的代价更大,还是推进统一标准的成本更可取?”

    这个观点,就像是一枚锋利的暗箭,直直扎进了罗天文章的逻辑缝隙!

    罗天可以质疑“通用化的风险”,却很难否认“现状的浪费”。

    可以说,陈露阳的这句话,不仅彻底扭转了文章的气势,更把矛盾的天平推到了罗天那一边,逼得他非答不可。

    一时间,整个经济系都被点燃了。

    很多学生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翻开学刊随便瞧两眼,谁知越看越觉得刺激!

    陈露阳不仅敢应战,而且文风凌厉,一点不客气。

    尤其是最后问题的抛出,就是摆明了在等着罗天回复!

    一但罗天回复了,那就是一场学刊对掐的连环战!

    哇……

    学生们一个个全都被学刊上的这两页纸弄的热血沸腾。

    别看课堂上大家互有辩论的多,但是真正落在纸面上,还指名道姓的对轰,这种场面实在是太少见了。

    第三期学刊还没发出几天,就已经成了经济系最火爆的话题。

    中间陶润泽他们都劝过陈露阳,做人留一线,不要在文章里点名道姓。

    大家你知我知,心知肚明骂的是谁就算了。

    哪知道听完,陈露阳登时眼珠子就瞪起来了。

    谁说算了?

    哪算了?

    凭啥算了?

    人家都在标题指名道姓的批判通用化零部件了,基本上就跟指名道姓骂他没什么区别了!

    陈露阳没在标题里把罗天的名字打上,就已经够给同学留情分了。

    还让他算了……

    算鸡毛!

    不等大家缓过劲来,罗天的第二篇文章就刊发出来了!

    标题比上次还要直接了当——《统一与分散之间:效率迷思的再思考》。

    开篇,罗天就点名回应陈露阳:

    “陈露阳同学所言,‘现状的浪费不可否认’,此话不假。”

    “然而,浪费是一种显性的损耗,而系统性风险则是潜在的灾难。”

    “前者可见可控,后者一旦爆发,则不可挽回。”

    紧接着,罗天又甩出了一段极具张力的比喻,把话锋拉向更高的层面:

    “重复设计、重复工序固然低效,却不过是‘蚊虫叮咬’,有损皮肤,却伤不到骨骼。”

    “而通用化若在标准制定上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断骨之祸’,殃及全局。”

    “试问,哪一种代价更能承受?”

    但最刁钻的,还在后头。

    罗天并没有满足于防守,而是主动抛出一个新的质疑:

    “陈同学所强调的‘统一标准’,究竟是谁来制定?是厂方?是上级?还是学界?统一的背后,必然有一个权威的‘裁判者’。”

    “若这一裁判缺乏公信力,或者只代表部分利益,那通用化便从改革,沦为垄断!”

    这句话一出,犹如当头一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