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心中琢磨着谢建国父子两的心思,李瑞提醒谢建国。 “跟谢威没关系。红光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锑锅跟高压锅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被别的厂仿制……聚四氟乙烯的配方跟工艺,不容易被仿制,而且属于电饭锅的核心技术……” 谢威上学前告诉谢建国,红光厂是他最后的退路。 在谢建国看来,红光厂发展得越好,谢威将来的话语权才能越大。 在这半个多月时间内,谢建国跟学校领导、教授们接触多了后发现,儿子的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强。 为了儿子的前途,谢建国不介意让红光厂多涉及一些领域。 红光厂越强,谢建国在工业局的话语权越强,同样,谢威在学校的话语权也会进一步增加。 “这想法非常不错!学校也希望跟更强的单位合作。回去后,有什么需要就给学校拍电报,学校不能处理的,我会动用学校关系帮忙处理!” 李瑞顿时明白谢建国为了谢威的话语权才如此。 对方是有私心的,李瑞没法拒绝。 学校不需要寻找化工厂合作,红光厂的生产也能完全把控。 最大的好处是谢建国掌握红光厂会严格按照合同把利润分给学校。 换成别的单位,不分利润,只能旷日持久地扯皮。 谢威向学校领导解释过为什么要求合作单位先行支付一笔技术使用费用:有些单位,到了真金白银赚了钱,不愿意分出来。 赚到钱,那是厂领导的功劳跟政绩。 等领导升上去后,厂里如何跟他们没关系。 对此,李瑞深有感触:钱进了李校长兜里,拿出去? 不可能的! 分李校长的钱,无疑割李校长的肉。 “行,你先去找徐昌帅,让他安排,晚点咱们再聊。” “这老家伙,一点都没有表现的那么老实啊!” 看着谢建国离去的背影,李瑞摇着头叹了口气。 旋即,就又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 601所众人到了招待所很快安置下来。 顾副所长吩咐在哈工大有熟人的人去打探消息,其他几人聚集在他的房间里研究跟学校合作的事。 “所长,李瑞的话有问题。哈工大早些时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建树无可否认,当年哈工大的八百壮士,被哈军工分走一半后,又被其他单位搞走了不少,现在他们学校剩下的应该不足百人吧?” 吕奎率先开口。 建国初期,哈工大承担着为一五计划培养国家急需的重工业各领域工程师、全国理工科学院师资力量的重任。 当年的哈工大,一方面从全国调任、招聘优秀青年教师,另外一方面则是选拔师资研究生、本校优秀研究生跟本科生任教。 一共800多位全国最优秀的高校教师集中在哈工大,不仅担负教学任务,还有大量科研工作。 在当时,绝对是全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校。 然而…… 哈军工成立时,陈大将军大手一挥,直接把400多优秀教师从哈工大调到了哈军工;61年,601所成立,急需航空领域的优秀人才,哈工大又一批壮士去了601…… 后来70年哈军工南迁,哈工大电子系、导弹系、计算机系也跟着南迁,最终又被合并到哈军工南迁的长沙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 在如此情况下,哈工大的科研跟师资力量,还剩下多少? 601的众人,都清楚哈工大的情况。 吕奎现在的提醒,就是想告诉众人:绝大部分优秀教师跟科研骨干被划走的哈工大,现在真的能搞出如此先进的技术? “唉!” 顾副所长叹了口气,随后对着众人说道: “虽然哈工大的绝大部分优秀人才都被调走,这么多年这些领域他们也没少培养人才。底子还在啊。别说脉冲多普勒雷达,哪怕有能下视的雷达,对大改项目都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能提供的战机雷达,性能比国际上的差了两代以上! 连下视都做不到。 “李校长摆明不愿让我们接触到模型的设计、制造者,也不愿意让我们跟学校航空相关的人员接触啊。” 一名技术人员开口说道。 来的时候,就准备了很多问题。 到了才发现,问题根本就不知道问谁。 “先了解情况。最好搞清楚战机模型的来源。不管学校怎么藏人,只要知道了谁搞出来的,有机会见到的。” 顾副所长想着李瑞的态度,也清楚想通过学校见到人没有太大可能了。 索性,就先等等吧。 歼-8各项测试已经接近尾声,就等着定型委员会的审核。 大改方案,上级没下达明确研制任务,也没下发性能指标,目前只是准备阶段,601所还能承受得住几天时间的耽搁。 “就怕学校知情人都守口如瓶。哈工大一直想重回军工第一院校呢。” 吕奎叹了口气。 当年601所挖了哈工大的人,现在,人家开始把人往回调了。 “顾所长,看李校长这意思,合作如果谈不妥,咱们怕是见不到人。” 另外一名四十出头的技术人员满脸担忧。 几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着他说下去。 “整个接触过程,李校长没有提由学校航空方面的人员跟我们接触,谁设计制造的战机模型也都闭口不提。” 技术人员的话,让所有人脸上神情都变得严肃起来。 事实,好像就是如此。 “还有,哈工大的经费问题,初期每年300万,支撑理论研究问题不大,一旦展开论证工作,别的不说,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光电传感器、光敏元件等的造价,都不止300万……”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 见众人没有反驳,才又继续说道: “黎明发动机厂的涡扇-6,搞了这么多年,上亿经费砸进去,现在也还没成功……” 众人本来就严肃的神情,瞬间变得更加沉重起来。 ······ 谢建国没走多久,门卫就带着裹着军大衣、不停吸溜着鼻涕的侯国勇跟赵良玉出现在李瑞办公室门口。 “李校长,他们说是花都油脂化工厂的人,接到学校的电报,专程过来谈合作。” 门卫介绍着两人。 学校缺人,门卫都担负起接待工作了。 “花都油脂化工厂?” 李瑞印象中没有这家单位,疑惑地看着两人,皱着眉头说道:“寻求合作,去找校企联合办,他们负责这个。” 李瑞不想浪费时间。 现在得琢磨着如何让601的人来学校。 在李校长的计划中,当年601是怎么从学校抢的人,就怎么还回来——借调! 当即就开口让门卫带两人去校企联合办。 还没开口,就想起吴涛跟王征去沈城找洗洁精的合作单位。 谢威那半个校企联合办的兼职人员,也跟于国峰去了沪市。 一时间,李校长有些愣神:好像学校对校企联合办不够重视,到目前就两个半工作人员。 “李校长,我是花都油脂化工厂销售科长赵良玉,这是我们侯国勇厂长。” 见李瑞不愿意接待,已经跑了几个月市场的赵良玉清楚领导们的心思,主动做自我介绍的同时,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工作证跟介绍信。 “李校长,这是我的工作证跟介绍信。” 李瑞接过公章跟介绍信,还不等他看清楚上面详细内容,就发现伴随着信跟证件的,还有一封拆开的电报。 上面写着“花都化工局转呈花都油脂化工厂”,落款是“哈城工业大学”。 李瑞愣了。 谁特么的发的电报? “李校长,我们是专门生产洗涤用品的专业化工厂……为贵校开发的洗洁精、洗发香波、沐浴露等产品而来。” 侯国勇见李瑞没有再急着让他们离开,快速介绍工厂的情况后,说明了来意。 电报中是哈工大邀请他们前来洽谈合作! 而不是他们主动找上门。 “为洗洁精合作来的啊?快请进,快请进!” 此刻,李瑞已经看到电报中“60万(陆拾万元)”的内容。 送钱的! 瞬间,李校长就笑脸相迎。 心中不由感慨:今天真是个好日子,601来了,红光厂尾款到了,洗洁精都有人上门求合作了。 电报是谁发出的,李校长现在不在意。 只要对方把钱给学校。 张口许诺的300万经费,自己手里就只有被谢威讹诈后剩下的50万了。 不对,谢建国今天给的40万,还有10万也由自己支配。 “李校长,能先看看产品吗?” 赵良玉开门见山。 为了一封电报,连对方什么情况都不了解,就直接乘坐几天火车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冰天雪地来,他们不只是承受着路途的艰辛。 还有厂子内部的压力。 “没问题。化工系实验室有现成样品,我这就带你们去。” 李瑞没有丝毫犹豫,态度热情而又诚恳。 与对601所的态度截然相反,毕竟601所来了,是要花钱的。 何况,李校长除了知道那几个名词,进一步交谈都会露馅,哪里能对对方热情? 因为洗洁精而送钱来的,自然不是没问题。 洗洁精,学校真的有! 从洗洁精开发出来后,食堂一直在试用,效果好得不得了。 甚至所有去过后厨的同志一致认为:食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干净过! “康主任,这两位同志是来洽谈洗洁精、洗发香波、沐浴露等产品合作的,你带他们去实验室了解一下,顺便介绍一下产品跟工艺。” 带两人到化学系找到双眼布满血丝的康毅后,李瑞给双方介绍,直接让康毅带两人去实验室。 康毅愣了一下。 “校长,实验室新出了规定,不允许非实验室人员进入。” “???” 李瑞面带不悦地看着康毅。 康毅怎么回事! 没看到,两位是送钱来的财神爷? 找自己要经费时就这态度,见到送钱的财神爷,还板着脸。 “实验室里现在有一些危险化学实验,不相干的人员进入,容易出问题。” 见校长神色不悦,康毅解释着。 随后又看向侯国勇两人,“两位为洗洁精等产品来,没必要进实验室,各种产品,我办公室里都有样品。” 侯国勇跟赵良玉两人对视了一眼。 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虽然说大学校园不可能骗人,万一人家缺乏研究经费,先把经费搞到手再研究怎么办? “吸~行,先看看产品。” 侯国勇轻微点头后,赵良玉吸溜了一下鼻涕,笑着说道。 两人的表情,让一旁的李瑞看得直皱眉。 化学实验室,之前没有规定啊。 当着外人,他也不好问。 康毅办公室一侧,摆放着一个书橱。 书橱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装着各种化学原料的玻璃瓶。 每个玻璃瓶外面,都贴着标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