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直接告诉谢威,以后的路都给他计划好了。 “……” 谢威不知道说啥了。 难怪李瑞之前说自己这么早就开始迫不及待地争夺他手中的权利。 ······ 动力实验室。 一台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轰鸣着,尾部喷口喷出炽白的火焰。 布置在周围的各种环境传感器把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了隔壁监控室的黑白显示屏上。 很快,发动机轰鸣声就停止。 “领导,经过对比,加了三氟化氢的新燃料配方,能量密度比之前的提升了约12.37%……” 动力室主任方鹏举把记录着两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火焰温度等表格递给了任副部长。 任副部长接过表格,看了上面手写的数据后,严肃地说道: “学校实验条件比较差,检测数据不完善。真空比冲无法获得准确数据,传感器灵敏度也不高。先提供一批给101所进行测试。” 任副部长不满意地摇头。 不满意不是对燃料,而是学校的实验条件停留在十多年前,根本就无法完成所有实验。 “学校平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只是进行部分基础实验。” 刘德宝急忙回答,“没法跟部里专门的研究所比。” 经费有限,动力实验室的发动机平台一年都点不了几次火。 学校火箭相关技术项目,考察团很快就了解到了详情,并且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到现在都没有进行任何评价。 “鹏举,你带我去你办公室看看。” 任副部长让动力实验室负责人方鹏举带他去办公室。 说完,扭头看向其刘德宝,“刘书记,麻烦你带他们去校企办了解学习。” 任副部长的安排让陪同的刘德宝跟张鸣秋等人担忧不已。 可也没法强行跟着。 任副部长跟方鹏举的关系,不是他们能比的。 无奈之下,只能安排陪同众人的袁振越找机会溜去找校长汇报,同时带着考察团其他人往校部楼的校企办而去。 方鹏举把任副部长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亲自倒水泡茶,小心放在桌上,随后恭敬地垂立在一侧。 “坐吧。” “老师,我站着……” 方鹏举于1957年毕业于哈军工的炮兵工程系,当时,留学归来的任副部长担任炮兵工程系教授。 上学期间,方鹏举没有少得到任副部长的关照。 “你现在还没有改变想法?” 任副部长没有强求让方鹏举坐下,转而询问方鹏举的想法。 “目前还没有……” 听到老师询问自己想法的事,方鹏举低着头小声回答。 他担心老师的责备。 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被不少人骂疯子,甚至拒绝了去火箭研究所搞研究。 “谢威你接触过吗?” 任副部长默默地叹了口气,没有过多在方鹏举的想法上纠缠,转移了话题。 学生的性格,他了解。 犟! “听说过,三氟化氯是他带着同学搞日化时意外搞出来的。谢威最先提出三氟化氯性质活泼,可以试试用于火箭燃料……” 学校领导跟教职工作人员,即使不熟悉谢威,也听说过。 目前学校规模不大,全校加起来也就3000多人,其中一千多是学校的教职员工跟工作人员。 而谢威这样的学生,哈工大这么多年历史,就没出现几个。 任副部长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 问了不少谢威在学校的事,不过方鹏举很多时候都在动力试验室,并不太了解谢威。 “有空你跟他聊聊。谢威最强的不在学习能力,他更擅长把技术结合在一起,并找到解决办法……你想搞射程超过300公里甚至500公里的火箭炮,不一定是错误……” “……” 老师的话,让方鹏举又惊又喜。 惊的是老师居然让自己去询问谢威这个刚进学校没多久的学生! 喜的是,老师现在转变态度,不再反对自己搞超远程火箭炮了。 53年,方鹏举考上哈军工炮兵工程系,接触到火箭炮后,就把所有精力用在学习火箭炮相关知识上,结果出现了偏科。 当时还是炮兵工程系教授的任副部长告诉他:要想搞火箭炮,就必须掌握火箭跟大炮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否则搞不出来。 56年,任教授被调入国防部五院搞火箭研究。 方鹏举在57年考上哈工大控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火箭知识。 毕业后,方鹏举留校任教。 在国家远程火箭炮项目启动时,本打算调方鹏举参,而方鹏举提出开发射程300到500公里甚至以上的超远程火箭炮…… 在当时直接被认为是疯子。 后来部里其他研究所调他去搞火箭研究,结果遇到了刮风…… 他就一直留在了学校。 即使到现在,方鹏举提出的射程300公里以上火箭炮,也没有得到任何部门的认可跟支持。 如此射程的火箭炮,没法跟射程相当的近程弹道导弹比精度;造价又远比普通炮弹贵。 主要是陆军的战略支援根本就不需要几百公里。 学校研究经费不多,都得用于七机部下发的相关技术研发。 方鹏举的想法,也就仅仅停留在纸面的理论设计。 任副部长的态度,让方鹏举感觉自己的想法或许可以实现,至少有了试一试的机会。 “行了,有空跟谢威聊聊,看看他怎么说。得到他的支持,你就可以试着搞一搞,校企办有部分立项权。目前部队不需要,不代表未来也用不上……” 任副部长说完就向外走去。 方鹏举愣了片刻,才追上去。 纵使心中有着万般疑惑,也不好再问。 只能默默地陪着任副部长向校部楼走去。 “……校企办的情况就是如此。本着问市场要经费的原则,校企办不仅准备利用学校已有科研成果回收研发经费、给学校提供更多科研经费,同时也承担着合作方技术升级的义务……合作方负责生产跟市场开拓,学校提供技术,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得了谢威的提点,吴涛跟王征两人满脸自信地把校企办的运作模式、合作方案向考察团做了介绍。 跟红光厂、花都油脂化工厂签订的合同,也拿出来让给考察团的成员观看。 考察团的部分人就为了改革试点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