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具体是不是这些原因还需要确定。我回来前,厂里组织新一轮的生产,以此确定究竟什么原因才让合格率提升这么多的。” 于国峰脸上并没有因为14厂芯片生产良品率大幅度提升而高兴,反而露出了担忧。 “怎么了?” “那边是我让继续生产的,要是依然有这么高的合格率,学校的项目怕是用不完。” 用不完? 听到于国峰是担心芯片太多用不完,谢威瞪大了眼睛。 这才多少,就担心用不完了? 搞计算机的于国峰难道不知道国内对高性能芯片的缺口有多大? “于主任,您是计算机系负责人啊!” 谢威一脸无语,“别人担心这问题我能理解,您担心这……” “怎么?” 于国峰不解地看向谢威。 “计算器项目在等芯片;机电系的PLC跟CNC项目也在等。就这几个项目需要多少芯片?更不要说研究成功后产品投入市场的需求量有多大了。” “这些我都知道。” 于国峰脸上并没有见轻松。 搞得谢威反而迷茫起来,皱着眉头看着于国峰。 “一切都建立在研发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如果合格率稳定在40%以上,研发的产品一直没推向市场,14厂的生产怎么办?贺坤在竞选厂长时提出,如果能给80万更换老旧设备,产品合格率还能再提升……” “国内搞计算机研发的单位可不少,他们也需要芯片。” 听到于国峰这样说,谢威心底没来由也有些慌。 HZ80芯片性能相对来说不差,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先进程度比不上国外最先进的;比起国内的又领先太多。 更重要的是设计时候用了全新架构,指令集谢威是准备以中文代码为基础,全部重新开发,无法兼容国外的指令集。 于国峰作为计算机系负责人,了解项目本身,也了解基础水平。 提出这问题,显然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是不少。可不是每个学校计算机研究都跟我们一样准备从基础的搞起来。” 于国峰开口说道。 谢威尴尬地笑着,此刻他已经不知道如何接话了。 能怎么解释? 总不能说不能让人卡脖子,即使学校跟科研院所用不了这么多,咱们也可以想办法让国内的军用装备用自己的芯片不是! “14厂提出要80万用于更换设备,你什么想法?” 见谢威沉默,于国峰没有再追着说这话题。 “淘汰旧设备的资金,必须给!校长手里捏着那么多钱,不投资升级赚钱工具,难不成留着放银行吃利息?” 谢威毫不犹豫地说道。 部里才给了1200万呢。 “宁愿升级设备等产品,也不能让产品出来再等设备升级。计算机硬件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进入80年代,随着计算机运用越来越广,尤其个人计算机在市场上的规模不断扩张,计算机功能不断地开发、延伸,对计算机最核心的数据处理器提出更高运算速度的要求。 70年代个人计算机概念出现,1973年,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开发出微型计算机奥托;1977年苹果推出集成键盘、显示器、存储设备的第一款个人计算机Apple II;1981年IBM推出第一台IBM PC…… 现在,刚进入79年! 在电子基础、生产工艺等方面,国内确实比不上国外。 可努努力,即使追不上国外,也不至于未来几十年都用随时能被卡脖子的进口芯片。 更不用等到二十多年后发现问题,才开始搞龙芯。 谢威深知如果无法在84年开始、尚未建立计算机商业标准的第二次计算机浪潮期间追上国外先进水平,最终国内计算机发展又会回到老路上。 局域网等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发展的功能,对技术要求更高。 现在本就落后了。 不一定要追上国外脚步,至少不能被甩下太多,而且得保证自己有。 “投资不会少的。” 于国峰见谢威态度坚决,本想劝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他深知越是聪明的年轻人,越听不进劝告。 劝多了反而会起反作用。 谢威知道于国峰的意思,却没法解释,“于主任,您这回来没有先去校长那汇报工作,到时候怕是老头会找麻烦!” “他估计不想见到我。” 于国峰苦笑着说道。 果然。 当于国峰把14厂的情况做了汇报,李瑞满脸不耐烦地说道:“14厂是校企办的事,你给我说干啥!” 老头一听,吹胡子瞪眼地看着于国峰。 他觉得于国峰是为了要钱。 好不容易从部里忽悠来1200万经费,虽然扩建学校跟宿舍楼啥的得花几百万,可学校的项目,哪一个都是吞金巨兽。 手里就那点钱。 “我又不要钱。” “少来!有了芯片,计算机系基于芯片的研究,你不问学校要经费?” 此刻的李校长,简直是人间清醒。 “……” 于国峰被这话噎得不知道如何开口。 学校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不应该是学校给钱么? “校长,您确定基于芯片的研究都得校企办负担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