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梁红玲提醒莫灵羽,她本身就喜欢成绩好的。 莫灵羽是实验班成绩第二,加上在她没回来之前帮着解决了谢柔来例假的各种问题,对莫灵羽态度更好,“实验班很多人后面都会进入这些项目。要学会压制自己的好奇心……对了,学校年后就会开始选拔出国留学的,你怎么考虑的?” 梁红玲的话,把莫灵羽问得愣神了。 出国? 在这之前,莫灵羽根本就没有想过。 ······ “赶紧的,就等你了。” 谢威赶回学校时,夜幕已经降临。 两枚样弹已经包装好,装在一辆篷布解放汽车货箱里。 赖桂昌见谢威出现,急忙招呼他上车。 “部队的人来这么快?” 谢威见货车旁边站着好几个荷枪实弹的军人,也分不清是什么兵种。 学校是肯定没有军人的。 尤其是这些军人手里端着木质枪托、折迭刺刀的63式自动步枪,腰上绑着武装带,插满了弹匣。 而不是56半自动,也不是56冲。 应该是精锐部队出来的。 “军代处安排的押运,你上前面的吉普车,时间来不及了,车上有干粮跟水,将就一下,到了地头,再吃热乎的。” 见谢威身上裹着军大衣,赖桂昌直接催促谢威上车。 谢威刚上了吉普车后座,见于国峰跟石宏伟两人已经坐在后座。 前面开车的同样是一名军人,也不好打招呼。 刚坐好,吉普车就发动了。 趁着夜色,直接向学校外面开去。 “石教授,火车不是更快吗?” 赖桂昌已经说了,是跟112厂的战机试验合并。 从哈城到沈城,铁路肯定要比公路的时间短,人也没那么遭罪。 “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通火车,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提前到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现在时间还早,睡一会儿吧。” 石宏伟对谢威解释着。 车子开了一整晚。 第二天上午,周围就开始变得偏僻,谢威不熟悉东北的地形,自然也不清楚到了哪里。 没有高速路,也没有路标。 对于周围环境不熟悉的人,在荒无人烟的状况下,根本就不知道到了哪里。 全程除了偶尔停下车让大家活动一下,上厕所外,全程一直都在开车,甚至中途212吉普的司机换了人,也不知道是解放汽车下来的,还是另外一辆212吉普上的。 谢威几人所在的吉普车一直都在中间,前面有一辆212吉普领航,后面跟着装着样弹的解放汽车,在那之后,还有一辆拉着全副武装士兵的解放汽车。 那辆汽车里,不仅所有装备着63式的士兵,谢威还在出发时看到几个背着火箭筒的士兵,甚至还装备了一挺班用机枪! 至于么! 可他都懒得问了。 问了也得不到答复,于国峰几人知道也不会说,部队的更是不会回答。 车队一路行驶,往什么方向谢威也不清楚,反正周围都是冰天雪地的,从下午开始就很少看到人家了,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在一片小山后面,进入了一片简陋的一层建筑。 “到了?” 浑身骨头都快散架的谢威见到前面的建筑,不由精神大震。 “赖教授,一路辛苦了。” 一名穿着四个兜的干部带着几人欢迎着车上的众人。 “你们才幸苦,要不是我们,大家都能好好过个年。” 赖桂昌跟负责的干部寒暄着。 很快,就有士兵指挥着车队开向旁边不远处的一个仓库里。 谢威几人一直在车队停在仓库,才下了车。 “歼-7?” 看到仓库一侧停着的战机,谢威一眼就认出了那架战机并不是歼-8,而是歼-7。 两则目前都是机头进气,最简单的区别就是歼-7是单发,歼-8是双发。 “对,歼-7。这台歼-7是用于204雷达进行测试的……先进的导弹需要配合先进的雷达。204雷达上基本上完成了设计指标,一直都没有机会进行进一步测试……” 之前迎接赖桂昌的干部从旁边的吉普车下来,笑着向谢威解释。 “这是红外制导导弹……” “如果搜索距离更远,跟踪距离更远,导弹靠谱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就发射导弹。” 干部笑着说道。 “各位,立即对导弹进行检查,做打靶测试前的最后准备!” 赖桂昌对着众人招呼着。 啊? 谢威再一次愣住了。 一上来,直接就进行夜间打靶么? “晚上的红外特种要明显一些,明天就过年了。部队相信学校的技术实力……为此,基地专门搞来了两架长空-1号遥控无人机,以此来测试改进后的导弹性能。喏,就是那个。” 负责人介绍时,指着仓库不远处一架安置在发射车上的红色大型无人机向谢威等人示意。 长空-1号! 空军这是下血本了啊。 长空-1号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无人机,主要用于导弹打靶跟防空部队训练。 属于拉-17仿制产品,却进行了改进,发动机采用歼-6的涡喷-6发动机,最大飞行高度18000米,最大速度910公里/小时,最大起飞质量2500千克,机上携带的600公斤燃油可以让靶机在中高空滞空45~60分钟! 在起飞85秒后转入机上程序控制,并且可以接收地面无线电指令改变飞行轨迹。 “还好!还好!只是长空-1号。” 谢威看到长空一号,想起这款空军打靶了多年的靶机,不由松了一口气。 就怕拿出更先进,更加灵活的靶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