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魏国幍想都没想就回答到。 “哦?” 旁边一人的语气中充满了质疑,“魏局,根据我们了解,旁边这几个展位也是提供的同样产品,或许他们价格更低一些……” 经过秦柏林的介绍,他是德盛贸易公司的采购部负责人,柴宏和。 三十多岁的他,满脸精明。 “这些工厂,都是我们工业局下属,从红光厂获得的生产技术跟工艺,出口价格,都是统一的……” 魏国幍心中愣了一下,却不动神色地回应。 在来的路上,他就召集了几家单位的负责人,在国内市场上不管他们怎么打价格战,出口市场上绝对不允许任何单位负责人为了外贸订单搞价格战。 谁敢违反,回去就收拾谁。 对方显然是在看到几家工厂的展台上出现同样的产品,以为有迹可循。 回答的同时,魏国幍向一旁的秦柏林看。 询问的眼神让秦柏林知道他想询问什么:对方是不是谢威之前安排的客户。 秦柏林苦笑着摇头。 这不是之前谢威说的客户,新来的。 秦柏林的反应顿时让魏国幍兴奋起来:这说明红光厂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着非常大潜力的。 “那为什么生产同样产品的单位,非得搞不同的展台?” 柴宏和的问题,直指核心。 总不能告诉他们,蓉城工业局下属单位不合,内部斗争厉害吧? “柴部长,几家单位参展,我们也是有考虑的……虽然采用同样的工艺跟生产技术、原材料,不同的生产厂家,质量等都有细微的差距……咱们现在既然开始搞市场化,那就需要竞争……大家成本相同,出口价格也是统一,只是为了在交货期等方面给客户更多的选择。” 魏国幍的回答,让德盛贸易公司的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统一价格,是市场化? 在跟红光厂的人接触前,他们也询问过其他单,价格确实统一。 至于能不能把价格谈下来,那就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魏局,既然你们说这些价格是统一的,可红光厂的价格,比其他厂要便宜大约10%左右……” 柴宏和没打算就此放过魏国幍。 “柴部长,其他单位都是从红光厂拿到的技术……作为技术开发单位,在提供生产技术、工艺给兄弟单位之前,他们就已经向市场大规模供应产品。研发成本已经降低,生产工艺更加成熟,质量也更稳……另外,我想更吸引你们的是电饭煲,这种方便以米饭为主食的区域人们,把大家从煮饭中解放出来的便捷产品,更有新引力……” 魏国幍在整个交易会逛过。 红光厂目前只有一家竞争者:三角牌电饭煲。 经过打听,这家厂是广交会的常客,却因为技术跟生产规模等原因,并没有多少客户。 红光厂是新进入电饭煲领域的,技术却比三角牌电饭煲先进了不少,尤其是内胆的涂层材料! “行,魏副局长,麻烦您了,我们回去商量一下。” 黄智杰并没有当场给出订单。 广交会的时间很长,有时候多等等,价格就压下来了。 规模稍微大一些,哪怕只是1%的价格变化,也是数十上百万的钱。 “秦柏林,这真不是跟你们签合同的单位?” 在德盛的人走后,魏国幍问王。 秦柏林苦着脸摇头,“哈工大那边的消息,跟我们签合同是盛华国际贸易公司,每种产品都是一万的数量,价格也都是谈好的。” 到了此时,秦柏林已经没有任何必要欺骗对方。 “这样啊!” 魏国幍一脸意外。 锑锅、高压锅、电饭煲,都不是广交会的热门产品,加上之前巴蜀省的出口规模都不大,蓉城工业得到的展位本来就非常偏僻,根本就没有多少人来。 红光厂有订单,在广交会走过场的原因魏国幍也知道。 他以为对方是跟红光厂签了合同的,说那些话,只是表达对工业局放任下属单位随便仿制红光厂的产品不满呢。 “对,一开始我们也以为是来签合同的。可对方要把价格压低20%,刚好您来。” 秦柏林解释着。 对于出口的事情,他同样是两眼一抹黑。 来这,就是应付差事的。 “降价20%,有点多了,如果对方订购的数量多,能换来更多外汇,还是可以考虑降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