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后面需要提升的就是射程、精度,以及开发其他种类的战斗部。 “这里面火箭弹还没有装上吧?” 谢威问道。 “学校没条件生产火箭弹,交给了其他厂生产,到时候火箭弹直接运输到靶场……我们到那边,测试后,会跟生产厂家一起改进。” 方鹏举的话让谢威松了一口气。 860公斤的火箭弹,除了140公斤的战斗部是高爆炸药,后面的固体燃料同样也是高爆炸药。 一套发射系统,至少装5000公斤的高爆玩意儿,真炸了…… “从组装到现在,整个设计进行了一百多次修改:弹体发动机前端改成了带斜喷管的发动机;末端4片十字直尾翼修改成带28°角,并以滚珠转在主发动机上,可以自由转动,从而让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低速自旋,以自旋加尾翼稳定来提高弹道稳定性,确保打击精度……” 修改都是经过谢柔模拟运算发现问题,方鹏举带着团队针对问题进行修改。 修改后继续通过谢柔提供的模型进行计算。 修改速度很快。 主要目的就是为确保打击精度以及射程。 120公里射程的火箭炮,火箭炮发射阵地看不到目标的情况,也无法看到打击效果,只能通过安排侦察兵在目标区域周边引导,并且观察打击结果。 “咱们这火箭炮理论精度多少?” 谢威很好奇,经过谢柔对弹道跟散布范围模拟,再修改后,这款远程火箭炮的射击精度是多少。 “唉,距离预期还是差很多。理论上,在120公里的最大射程上,纵向散布不大于1/200;横向散布不大于1/270。唉~如果加上惯性制导,整个火箭弹的成本就太高了。” 方鹏举原本脸上的失落变成了惆怅。 在他看来,这款远程火箭炮的精度还是太差了。 谢威心中快速地计算着精度究竟是多少,当他有了结果后,嘴角抽搐地看着方鹏举,“方主任,这是靠着饱和打击、范围杀伤产生威力的火箭炮,不是导弹啊!” 按照《弹药概论》中描述,火炮射击精度跟火炮密集度是既矛盾又相互影响的。 精度,是指弹着点与目标位置的距离;密集度则是指同一仰角若干炮弹落点相对平均弹着点的偏差。 火箭炮主要通过短时间快速发射大量火箭弹对目标区域进行大面积覆盖,实现饱和打击,就更关注密集度而不是精度。 纵向散布,是指在射程上,炮弹落点距离目标位置的误差。纵向散布不大于1/200,就意味着,在120公里的射程上,弹着点距离目标点的前后位置有着±600米的误差。 横向散布,是指方向误差,同样是120公里,弹着点距离目标左右方向误差为±400米的误差。 这就意味着,在120公里的射程上,火箭弹会落在以理论落点为圆心、长轴为1200米、短轴800米的椭圆区域范围内。 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任意位置都可能是落点。 “重炮都能定点打击目标,咱们火箭炮为什么不能?” 谢柔不乐意了。 自己哥哥怎么回事? 学校校训不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么? 这么差的精度,能是功夫到家? “主要是弹头威力有些不足,140公斤的战斗部,杀伤范围只有80米。这就意味着一枚火箭弹的杀伤区域只有2万平方米;而落点却是在15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一门火箭炮8枚火箭弹全部落在范围内,这也才只能覆盖16万平方米的区域……” 方鹏举的语气失落,脸上惆怅更甚。 在他看来,一门远程火箭炮真正的成功,要么是更好的密集度确保每一门火箭弹能精确命中目标;要么就有大威力的战斗部,直接覆盖整片区域。 要让目前密集度的火箭弹杀伤整片落点区域,需要每一枚火箭弹的战斗部拥有差不多300米的杀伤半径! 差距太大了。 还是他的设计水平不够。 “我都说了,直接给这玩意儿装一枚战术核弹,什么误差都不存在问题了!” 谢柔在一旁,满脸不屑地看着方鹏举。 谢威听到这话,嘴角接连动了几下,不可思议地看着谢柔。 啥时候开始,谢柔的武德充沛到了如此程度! 给火箭弹装上战术核弹? 也亏得她敢想。 反观一旁的冯珂跟王雨婷等人,则是表情平静。 显然,这不是谢柔第一次说这话了。 “呃,谢柔啊,之前我不是都给你说过核武器那是用来威慑敌人的战略武器嘛!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一直悬在敌人头顶,才会让敌人害怕;落下后如果不能把敌人全灭,这就失去了威慑力……常规武器,可以使用的……” “……” 方鹏举的话,让谢威陡然瞪大了眼睛。 突然他好像明白了谢柔这么充沛的武德是哪里来的。 饱和打击、火力覆盖,方鹏举搞这玩意儿,怕就是想要直接一轮齐射就把敌人全部送走! “也是哦~” 无法装上核弹,谢柔显然是很不满意。 “要不,咱们还是给这火箭弹加装个简易惯性制导系统吧……等以后有卫星定位系统,再加上卫星导航……实在不行,就把8管增加到12管……” “呃,增加制导系统跟增加管数的事情,咱们不是说好了,等在国家靶场测试有了结果后咱们再讨论吗?现在暂时不需要,暂时不需要……” 方鹏举嘴角动了动,抹了抹额头的冷汗。 加装制导系统? 整个火箭弹的造价都得翻几倍,部队装备得起几门? 真的加装了制导系统,一次营装备18门炮,只是八管的一次齐射144枚,几个师一年的军费都没了。 为什么要超远程搞火箭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