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招商引资! 地处西南腹地的蓉城,想要招商引资,在沿海地区项目都不多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 “你是知道了巴蜀省2月份对川棉一厂、蓉城电线厂等5家厂试点的消息?” 罗诚见谢威一脸肯定,突然问道。 谢威不由意外地看向了罗诚,“你们在那边不是只待了一天两夜?” “那也不影响了解各种大新闻跟政策啊!” 罗诚得意地说道,“我到那边,就打听着那边的各种消息呢,毕竟咱们校企办以后要在那边投资,就得了解相关消息……” 经过罗诚的炫耀,谢威才知道,巴蜀省在2月8号开始了“自负盈亏”的试点,确切地说,就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利改税”。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践。 “这还得益于红峰厂的发展,要不然,蓉城市政府不会给这么好的待遇。不过条件确实太苛刻了,周扒皮也提不出这样的条件啊。” 这政策,谢威其实是不知道的。 他也没想到,红峰厂的试点工作,这么快就让整个巴蜀省开始扩大试点规模。 谢威只知道蓉城在6月,蓉城为了筹集展销大厦的建设经费,在全国率先搞起“股份制”,印制发行公司股票,每张10000元。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例“股份制”样本,蓉城市工业展销信托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第一张股票的企业。 展销大厦就是后来的蜀都大厦,很多年都是蓉城地标性建筑。 即使没有红峰厂,蓉城也都干了这些。 何况有着红峰厂的成功,整个巴蜀省、蓉城市的领导,会比历史上少更多的顾虑。 罗诚希望谢威能改变条件,否则没法谈。 “不用,他们需要的是核心产业,不仅能带动就业跟经济增长,也能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投资……” 谢威一语道破了蓉城市政府的目的。 知道对方的目的,后面的谈判自然就不会出问题。 “把方案完善一下,上报学校,等学校讨论后,就展开跟那边的谈判。不过要注意,必须把各个公司分开,绝对不能把华峰的分厂算到交换机厂里面。” 谢威对王征吩咐着。 王征满口答应,不动脑子的事情,只要谢威吩咐了,他都能做得很好。 “谢威,学校是否会批准?这样的项目,怕是得上报七机部才行。” 罗诚还真没想到,校企办这样一个草台班子,谢威随口几句话就决定上千万的投资项目! 要是自己以后也能如此,那还回个球的邮电大学啊。 当讲师有啥意思? 自己的水平,别在学校误人子弟了。 “肯定要上报的,不过不需要部里批准,校企办是学校下属单位,学校同意就没问题。” 上报部里? 要是上报部里,各种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跟着你干,当初我那保证书算是没白写!” 打量了谢威好一阵,罗诚才幽幽地开口。 “对了,王征,在谈判之前,先把蓉城那边的交换机合同签了,咱们先搞那边。” “啊?” 谢威的话,让王征跟罗诚都傻眼了。 哈市会同意? “啊什么啊!哈市政府可是等着先试效果,然后才给钱的……” 看看人家蓉城市政府领导的魄力! 合同签了,那就能先有钱到账的,而且电话通讯网路效果好了,也能让蓉城的领导甚至巴蜀省的领导们更加支持哈工大校企办的产业到那边落户。 “哈市领导也怪不得咱们,要怪就只能怪蓉城市政府给得太多了!看看现在,咱们校企办在这边的下属单位,要不是学校的关系,他们给了啥支持?” 对于哈市政府,谢威还是有着怨言的。 校企办下属单位在哈城,根本就没得到哈市政府的什么关照,连用电什么的都没得到优待。 “那啥,谢威,咱们校企办下属企业都是归学校管,也没有向哈市上交利润跟交税……连城市建设的附加费都没有……” 王征小声地提醒谢威。 “……” 谢威顿时语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