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来不及,即使现在建设生产线,购买设备,江北厂要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没有三年时间不可能。三年后,完成了产能建设又如何?我们跟伊拉克方面的合同期限,只有三年!” 谢威一脸不悦地说道。 拼命建设产能,建设完成就没了多少订单,那只能浪费建设经费。 重复建设要不得。 “难道我们就没机会了?” 田贵荣一脸幽怨,“火箭筒的技术,你们已经卖出去了,江北厂建设了产能后,最多也就收回投资……” “老田!” 听到田贵荣的抱怨,宁俊涛急忙打断了他,让他继续说下去,得罪了谢威,后面的合作就彻底没有了。 不是江北厂没想自己搞项目研发,问题是他们目前的基础就这样,上面没给项目不说,也没有别的经费来源。 没钱,一切都是扯淡。 “宁厂长,田总说得没错。” 对于田贵荣的抱怨,谢威不以为意,事实就是如此。 在宁俊涛的阻止下,田贵荣没有再说什么。 “谢威啊,目前江北厂的情况你也清楚,如果没有新的业务,要想发展下去,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更多的业务来获得自主项目的经费……” 宁俊涛苦着脸对谢威说道。 “学校在设计一款直径120毫米的重型反坦克火箭筒,用来跟现在的火箭筒搭配使用……另外,我们有个单兵防空导弹项目,目前正在研究……术业有专攻,我觉得江北厂可以在火箭筒跟单兵防空导弹、近程防空导弹生产领域入手……” 谢威平静地说道。 中远程火箭弹的生产,也是为了后续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生产做准备的。 江北机械厂的基础太差,要想生产,不仅投入的经费需要更多,连人员培训等问题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先进装备的生产,不是拍着脑门决定就可以。 “重型反坦克火箭筒?” “单兵防空导弹?” 两人顿时来了兴趣,双眼放光地看着谢威。 张鸣秋看着谢威,有些愣神:学校什么时候有重型反坦克火箭筒的项目了?什么时候又有什么单兵防空导弹跟近程防空导弹项目了? 那些,不都是理论研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