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凌当然明白嬴政的担忧。 自古以来,帝王与权贵阶层牢牢把持着知识的钥匙,尤其是关乎杀伐征战的兵法韬略,更是被视作统治根基的一部分,绝不容许轻易流入民间。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背后隐藏的残酷逻辑是。 普通人被剥夺了学习军事指挥的机会,纵有百万之众,也如同一盘散沙,连最基本的粮草调度,号令传达都无法有效完成,更遑论组织起足以威胁统治的反抗力量! 赵凌熟知的历史之中,陈胜吴广的起义,数十万流民云集响应,声势浩大。 结果呢? 章邯率领骊山刑徒和咸阳中尉军,都不能算是大秦的正规军。 那些起义军在章邯面前如同土鸡瓦狗般被轻易横扫! 短短数月被直接打穿。 这无比清晰地证明了缺乏系统军事组织和指挥的乌合之众,在真正的兵法大家面前有多么不堪一击! 兵再多,若无良将统帅,内部必然混乱倾轧,不成战力反成累赘! 嬴政其实早已隐隐猜到赵凌的想法,但他此刻要问的是更深层的风险:“若这些精妙兵法落入奸邪宵小、野心勃勃之辈手中,被其用于谋逆作乱,你又当如何应对?此非授人以柄?” 赵凌闻言,脸上浮现出胸有成竹的笑容,条理清晰地反驳:“父皇,天下黔首手中并无兵甲!纵使熟读兵书,深谙韬略,没有兵器铠甲,没有组织训练,他们能做什么?难道靠锄头和木棍演练阵法,对抗大秦铁骑吗?” “况且,若天下百姓皆能温饱,居有定所,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他们为何要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去造/反?安稳日子过得不香吗?造/反的土壤,在于民不聊生,而非几本兵书!” “还有便是,这些兵法精微深奥,岂是随便什么人看几眼就能融会贯通的?能真正学懂用好的,必然是天赋异禀,志向高远之辈。” “如今大秦国力强盛,军威赫赫,前程似锦。对于这样的人才,是跟着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乌合之众造/反更有前途,还是投身帝国军队,凭借军功博取封侯拜将,光宗耀祖更诱人?聪明人自会权衡!” 嬴政嘴角微微扬起,赵凌这是说得没有错的,莫说他人,王离看那三册兵书都还百思不得其解呢,你换一些没接触过兵法的人,他们能看懂? “最后……” 赵凌的笑容带着一丝狡黠,“如今一张纸尚且价值一金。这三本凝聚仙人智慧,足以影响一国兴衰的旷世兵书,其售价……父皇觉得,会是何等天价?” “除了朝中手握重权的勋贵,世代将门的军功世家,还有谁能轻易负担得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