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送别的雨顺着屋檐淌下来,有了汪明月这一次恰到好处的救场,从演员到原作者、制片人,甚至是摄像都和汪明月加了个联系方式。 年纪差的有些多了,已经谈不上什么竞争与嫉妒,众人看向汪明月的目光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如果有机会,每个人都一定会提携汪明月一把。 “我估计和你爸妈年纪差不多大,只是我要孩子晚,我儿子现在还在上初中。”周导把手机拿给汪明月看,上面赫然是周导的儿子。 从校服上看,是BJ海淀一所不错的初中,好好学下去的话,大学去个985不是什么难事。 “这学习学习勉强跟上,我这点本事一点没学到身上,考个作文,四十满分就给我拿个三十一二……” 作文和文学向来是两回事,哪怕是心知肚明,做父母的又怎么会不担心? “改天有空我带着他也来这儿转转,多长长见识,不然天天就是那个游戏和小说儿!” 眼见着已经走到厂门口,安排好送机的车早就停在哪儿等着,周导倒是和汪明月聊上了头,半个身子都坐到车上了,还没忘了跟后者寒暄几句。 “周老师再见。” 挥着手,眼看着车拐出了小巷,周导也终于把头伸回了车窗里,汪明月这才回过头来看向站在厂门里的安天涯:“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事。” 安天涯已经没有了昨日上电梯时的彷徨与无措。 在用澳檀的扇子换回老山檀香扇的时分,闻着两种相仿,却又截然不同的的芳香,安天涯安定了心神。 “那时候我们心里当然都是骄傲的。”安天涯想到王阿姨口中的话,在口中默默念着,“那个时候我们一年卖出去那么多扇子,给国家创造了多少出口收益……” “那时候一直讲着要把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中来。我们怎么可能不自豪?” “只是现在……” 海外市场趋于饱和,国内的市场“维持”的还算不错,但想要再进一步也是不容易。 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很能激起人奋进的心,长时间的停滞就会带来和安天涯一样的心理——疲了,习惯了,于是也没有当年那么强的心气儿了! “你们没想过在国内种一种这种树么?如果一直受到原产地的限制,以后怎么办?” “原料还能用个几十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