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5章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北颂》
            
            
            
                
    第(3/3)页
    想当年大宋初立的时候,哪有地方给读书人挑。
    一个个还不是看到了空缺,就如同苍蝇一样扑上去。
    生怕去的晚了没位置。
    如今大宋强盛了,官位多了。
    你们反倒是挑挑拣拣了起来。
    偏远的地方不愿意去,只想着留在大宋腹地享福。
    你们不愿意家中子弟去偏远的地方,觉得没前途。
    那我就告诉你们,你们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鉴于你们贪得无厌,我决定奏请官家,以后再派官的时候,所以官宦人家出身的进士,一律派往偏远的地方。
    若是不愿意去,那就革去功名,终生不得录用。”
    说到最后,王曾几乎是放声在大喊,“我让你们挑,我让你们挑!你们给我滚!”
    文官们在王曾的咆哮下,灰溜溜的逃出了王府。
    他们出了王府以后,凑在了一起,直奔蔡府。
    刚到蔡府门口,就看到蔡齐的幼子,领着一群年龄相当的子弟,拿着籍帖出门。
    “几位公子打算去何处?”
    有文官赶忙凑上前打听了一下。
    蔡齐的幼子躬身道:“奉家父命,带着族中的弟兄前往吏部录名。”
    蔡齐的幼子说完这话,对着文官们拱了拱手,离开了他们眼前。
    文官们一瞬间是面若死灰。
    政事堂三位宰辅居然是一条心。
    他们铁了心要从各家抽血。
    文官们根本找不到任何反抗的希望。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让府上不成器的门人和家中不成器的子弟去辽地和河西?”
    “我们不能服软,我们若是服软了,难保寇季不用再用此法对付我们。”
    “可我们不服软的话,就要面对三宰,有可能还有官家。”
    “被他们四个人盯上了,我们的仕途可就完了。”
    “……”
    “诸位,我已决定交出家中子弟,告辞。”
    “明义兄等等我……”
    “……”
    文官们瞬间你追我赶的四散而去。
    他们能混到汴京城当官,嗅觉都是十分敏锐的。
    如今三宰一条心,赵祯又十分巧合的病倒了。
    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
    反抗纯属徒劳。
    与其挣扎一番,被人按在地上捶死,还不如乖乖认怂。
    家中子弟、气节、名声,都没有他们的高官厚爵重要。
    身处在权力中心,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权力代表着什么。
    文官们纷纷回府,挑选了府中的子弟、门人,写了名录,让人送到了吏部去登记。
    短短三日。
    吏部就收录了一千多各府举荐的读书人。
    虽然其中的英才不多。
    但朝廷对辽地和河西的官员要求也不好。
    所以他们勉强合用。
    有这一千多生力军的加入,河西和辽地两地的官员需求,也能得到很大的缓解。
    寇季在拿到了吏部呈报的名单以后,大笔一挥,将其中一部分还算有点才能的,送去了河西,另一部分充数的,分配去了辽地。
    辽地除了知府、知州以外,其他品阶的官员要求并不高。
    维持着地方不乱,关键的时候能跑去找驻军求援就行。
    至于治理地方什么的,根本不需要他们。
    辽地只要不出现天灾人祸,只要维持着去岁的方式继续经营就行。
    等到随后朝廷招募的三百万兵马彻底在辽地安家落户以后,才会需要地方基层官员去施行朝廷的政令。
    如今朝廷招募的三百万兵马中,最先招募的两百万兵马,才刚刚赶到辽地,正在往地方上分配。
    剩下的一百万还在招募当中。
    等他们全数被分配到了辽地各地,参与到了劳作当中,见识到了辽地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那些最早迁移到辽地的百姓们丰收的成果以后。
    他们必然会在辽地落地生根,想办法写信让家人、族人,迁移过去。
    到那个时候,才是辽地最需要地方基层官员的时候。
    而这个过程,长则两三年,短则一年。
    朝廷完全可以借着这个空挡培养出合格的地方基层官员。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给辽地划分官员,很随意。
    让人惊奇的是,寇季在分派完了官员,并且派人送他们赶去赴任以后,赵祯不药而愈。
    赵祯病愈以后再次上朝。
    满朝文武到的很齐全。
    在依例施礼过后。
    文官们开始炮轰寇季。
    最先站出来弹劾寇季的是参知政事蔡齐。
    垂拱殿上。
    蔡齐一脸肃穆的面对着赵祯,朗声道:“启奏官家,寇季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期间,肆意妄为,张狂行事,以至于惹出了许多民怨。
    臣请罢寇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
    蔡齐虽然将家中最优秀的子弟和府上最优秀的门客送出去为官。
    但并不代表他赞成寇季的做法。
    在蔡齐眼里,寇季号召文官家中的子弟和门客出仕为官,为朝廷的兴旺增砖添瓦,他是赞成的。
    但寇季用一种威胁、胁迫的方式迫使着文官们交出家中的子弟和门客,他不赞同。
    所以他在赵祯病愈上朝以后,毫不客气的出声参奏了寇季。
    蔡齐的话,犹如一个引信,瞬间点燃了满朝文臣。
    文臣们纷纷出班,细数着寇季张狂的罪行。
    他们喊的很凶,声音很大。
    一个个像是慷慨赴义的义士。
    脸上充满了悲壮和愤怒。
    在文臣们接连不断的出班参奏寇季的过程进行了一半的时候。
    武臣队列里有人出班,毫不客气的对着文臣就是一顿狂喷。
    “一派胡言!胡说八道!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武臣队列里有人开口,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开口。
    一场参奏寇季的浪潮,还没涌到底,就演变成了文武对骂。
    垂拱殿一瞬间乱的像是菜市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