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0章 刽子手!-《北颂》
            
            
            
                
    第(3/3)页
    相比于包拯通过查案的手段收拾江宁府的豪门大户。
    韩琦的手段就简单直接多了。
    韩琦到了运城以后,什么也没有干。
    足足睡了大半个月懒觉。
    然后让人放出风声去。
    说是朝廷派他到河东,就是为了将河东的兵户全部迁移到辽地去的。
    河东的豪门大户就慌了,河东兵户数量可不少,全部迁走的话,河东豪门大户可就没有人压榨了,府上用的俏丫鬟都不一定凑得齐,更别提找人种地了。
    也不知道听谁说的,说是常平仓没了,韩琦就在河东待不下去,会被罢官去职。
    这话倒是没错。
    韩琦身为河东之地的主官,若是常平仓有失,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豪门大户根本不知道风声就是韩琦放出去的。
    然后豪门大户的人就勾结了一群大盗,准备去烧常平仓。
    结果还没烧,就被擒获。
    韩琦揪着那些大盗,一下子就像是提溜土豆似的,提溜出一串。
    九百多人被砍头,一万多人被发配。
    数十家豪门大户被查抄。
    当地剩下的豪门大户对韩琦畏惧如虎,纷纷闭门不出。
    陈尧咨上书,直呼韩琦是狠人。
    韩琦并没有在乎这些,如今正在河东豪门大户的配合下,给那些兵户的家眷打点行囊,送他们去辽地找丈夫、找儿子、找兄长。
    寇季就是知道韩琦的性子,所以在给韩琦的公文中,让韩琦收一收手。
    寇季若是不给韩琦去公文的话,韩琦能将河东为富不仁的豪门大户全弄死。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就是韩琦的风格。
    既然朝廷派他去河东杀人立威,他自然要将威风立足。
    让寇季敬佩的是,狗日的在河东杀了九百多人,株连了一万多人,愣是没担上什么恶名。
    如今万民伞都收了两把了。
    当地的蒙学山长还通过一字交子铺的渠道,向朝廷递书,豪迈的说明年的蒙学花销,河东之地不需要朝廷出钱了。
    韩大善人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
    如今弹劾韩琦的只有一些跟河东豪门大户利益有牵扯的官员,以及一些在朝的御史等人。
    新任御史中丞陈尧佐,带着满朝御史,疯狂的批判韩琦这种钓鱼执法的行径。
    王曾对韩琦的做法更是不满到了极点。
    王曾在堂上咆哮道:“包拯杀人,杀的有理有据。那些人背后背着人命官司,桩桩件件都有证据,他们该死。
    韩琦呢?
    诱人犯罪,草菅人命。”
    寇季平静的道:“可地方上递上来的奏折,韩琦被夸赞成了万家生佛,包拯被描绘成了人黑心黑的恶鬼。
    难道是地方上的人眼瞎吗?”
    王曾愤恨的道:“那是因为韩琦查抄的一部分浮财,分润给了地方,收买了人心。包拯将查抄的钱财一文不剩的交给了朝廷。
    你只看到地方上将韩琦夸赞成了万家生佛,难道看不到朝中文武破口大骂韩琦吗?”
    王曾说的没错,朝廷和民间对韩琦和包拯的评价完全是两个极端。
    韩琦在民间好评如潮,在朝中却被喷成了臭狗屎。
    包拯在民间其实也有好评,但大多都是百姓,民间那些官员基本上都在上书弹劾包拯。
    朝中也有不少跟江宁府有利益牵扯的官员弹劾包拯,但是王曾、陈尧佐等一众重臣,都觉得包拯做事合规矩,是个不错的干吏。
    有朝中重臣牵头,他们的门生故旧自然景从,一些墙头草也跟着夸赞包拯。
    所以包拯在朝堂上也算是好评如潮。
    “收买人心?”
    寇季失笑道:“王相这话有些夸大吧。韩琦不过是将一些不好上缴国库的浮财,分润到了河东各地的蒙学而已。
    他有权留下一部分浮财充入地方府库,做地方修桥补路、赡养孤寡之用。
    他自己又没拿一分。”
    王曾喝道:“慷朝堂之慨,让百姓们说他好话,难道不是收买人心?”
    寇季反问道:“那那些河东之地官员也说他好话,怎么解释?一句畏他如虎,怕是解释不过去吧?
    读书人可是有风骨的。
    难道河东上下所有的官员都是软骨头?
    再说了,蒙学建立之初,确实是朝廷出钱。
    可随着蒙学不断的发展,如今已经相继出现了一些主动承担花费的地方衙门。
    比如渤海府,知府苏洵,借着渤海府府城一些公家铺面的租金,供养了渤海府所有蒙童所用的吃食、衣物、蜡烛等物。
    又在渤海府举行鱼王、参王等海产的扑卖,募集了蒙学所需的钱财。
    如今已经上书朝廷,取消给渤海府蒙学拨款。
    此事奏上来以后,朝野上下可是一片称赞声。
    韩琦身为河东之地的主官,效法渤海府,为河东之地的蒙学谋福,这可是善政。
    如此善政,应当大大鼓励才对,为何就成了收买人心了。”
    王曾瞪着眼,喝斥道:“此事老夫就当它揭过去了。那韩琦在河东之地诱人犯法,草菅人命,又作何解释?”
    王曾自从病愈以后,每次和寇季说话都是这般。
    寇季实在是一个头两个大。
    说他找茬吧。
    也不算。
    韩琦虽然将朝廷交代给他的差事办妥了,可手段确实有些不妥。
    但寇季并不认为韩琦草菅人命。
    因为韩琦查抄的那些豪门大户,除了找大盗要烧毁常平仓外,也犯过其他事情。
    每个人都有必死的罪状。
    韩琦杀他们,发配他们家眷,那是罪有应得。
    要知道韩琦钓出来的豪门大户,可不仅仅只有数十家。
    一些没做过大恶的,被人蛊惑的,韩琦都遵照寇季之前的叮嘱,饶了他们一命,只是罚了一些钱财而已。
    韩琦唯一做的不对的就是钓鱼执法。
    但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
    寇季有必要帮韩琦解释清楚此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