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温公鱼-《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3/3)页
    种才限望着温越,眼神中满是崇拜:“大将军赠鱼干之技,仅此一项,便救活了无数百姓啊。”
    众人闻言皆笑。
    温越也是笑了笑。
    他望向大海,心胸开阔,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别的不说,我温越自入大明,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活了众多百姓的生计。”
    ……
    这几日,温越深入勘查了小凌河周边的地形,已然胸有成竹。
    返回青牙军主营的途中,络绎不绝的补给车队映入眼帘。
    尤其是运载饮用水的马车,频繁往返。
    对于远征的军队而言,除粮草之外,饮水供应是另一大挑战。
    通常情况下,一名士兵日需水量至少十升,战马则需三十升。
    极端环境下虽可减半,但势必影响军势。
    面对数以万计的军队,日用水量堪称天文数字。
    幸运的是,黄土岭的驻扎地位处小凌河东南不远。
    南面地势开阔,河流密集。
    此地曾是松山附近屯田密集区,供应大军饮水不在话下。
    如今的黄土岭,犹如平地起高楼,放眼望去,明军营寨密布。
    温越的青牙军、祖大寿军、王抚军,以及付崇英的京营部队与李鸣负军,再加上曹变蛟和左显光的部队驻扎在西南松山岭。
    近十万大军在这片山岭和平原间驻扎。
    满眼皆是连绵的营寨与旌旗,箭楼和望杆楼星罗棋布。
    如此庞大的军队和马匹所需粮草,对补给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
    而朝廷也有兵部侍郎在天津诸地督运粮草。
    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之前,由于粮草补给捉襟见肘,驻守辽东的明军,往往每五至十天才能领一次粮,且每次仅数百石。
    显然,这点补给远远不够。
    在油水匮乏的年代,正值壮年的士兵食量惊人。
    日消耗一升米,即约两斤,实属常态。
    这些米一旦做成米饭,重量至少翻倍,然而有些士兵甚至一顿就能吃完。
    马匹的草料需求更甚。
    以一万人大军为例,按三七比例分配,人马一日至少需粮草二百石。
    青牙军因肉食丰富,士兵食量有所减少,一人半升米足矣。
    不过但马匹数量的增加,使得整体粮草需求依旧庞大。
    此次北上征战,温越麾下马骡逾万匹,单日草料就需三百余石。
    加上人马,日需粮草就要快四百多石。
    围绕粮草供应这个问题,各军各总兵各将官之间暗流涌动,争斗不断。
    远征所需大量粮草,虽有自备,温越却尽量依赖朝廷进行补给。
    除非万不得已,才动用自家辎重营的储备。
    这是青牙军一贯行为。
    碍于青牙军的威名与温越的凶名,朝廷户部诸官员都不敢怠慢。
    加之都督洪承畴、监军张霖若、监军王恩宠等人的密切关注。
    就怕青牙军这支强军因补给不足引发不可控事态。
    因此,青牙军的粮草供应被赋予了优先级。
    即便如此,每次辎重营领来的粮草仍难以满足青牙军需求。
    每五天所需二千石,却只能领到一千五百石。
    甚至有时候只有一千石,仅仅领到大军需求的七成粮草。
    更有甚时,因为后勤不足,粮草紧缺,仅能领到一半粮草。
    这背后,是前线补给的严峻与官员间的微妙博弈。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