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种近乎于被老师判卷子写叉的感觉,一下子把张楠激的耳根通红。 可很快,他深吸一口气,硬是把那股羞窘压了下去,眼睛重新落到纸面上,一处一处看过去。 原本写着“调质处理”的位置,现在不仅补上了明确的硬度区间,还特意标明“热后再磨,留0.3余量”。 在几个非功能尺寸上,图纸公差放宽了整整两级,明显是考虑到车间实际加工时的效率与成本。 甚至在图纸空隙的一角,还画了个小小的简易检具示意图。 可翻到另一页时,张楠却愣住了。 只见有一处活塞台阶的配合段,本来他特意收紧公差,担心制动液高压下渗漏。 可图纸上却被放宽了两级,而且在旁边还留下了一句批注: “够用。” 够用? 张楠盯着那两个字,眉头缓缓皱起。 “这够吗?” 按课堂上的计算,这里哪怕松一点,也可能带来隐患。 所以这里他是经过反复计算,才留了这个数。 依照科学道理,这里绝逼不够用啊! 嘶…… 可转念一想,不应该啊! 他一个学生都懂的事,没道理机械厂的工程师不知道,更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 怀揣着狐疑,张楠继续往下看。 在热处理一栏里,原先他只写了“调质”,现在却被改成了“调质HRC28–32,留0.3余量,热后再磨”。 这一个改动,瞬间让张楠心里服气了! 不仅规范了硬度范围,而且还说明了加工顺序,不仅避免了热处理后硬度太高而影响车削刀具寿命,还能保证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专业! 可就在他心头赞叹时,旁边另一个修改却让他再次迟疑: 某个非关键孔位,他觉得完全可以不加工,但曹工却留下了标注,甚至还画了检具示意。 嗯??? 张楠盯着那几道线,感觉人都快不对劲了。 不对劲的地方和精妙的地方,就这样交织在一张纸上,让他既心服口服,又满腹疑问。 难道是老师教错了? 张楠的小眉头紧紧皱起,低头盯着图纸开始研究起来…… 旁边,陈露阳同样递出了疑惑的眼神。 看个图纸,这人怎么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就在陈露阳忍不住开口询问,到底图纸有没有问题的时候, 张楠突然抬头,问了句:“这图纸是谁改的啊?” “曹工啊。”陈露阳下意识回答。 紧接着,他想起张楠并不认识曹青杭,解释道: “曹青杭,我们厂的高级工程师,融合车间的车间主任,劲霸小汽车的主要负责人。” 噢噢噢。 张楠点点头,但是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么牛逼的高级工程师,绝逼不会犯普通的错误了。 可是他为啥要这么改啊??? 张楠抓狂的挠挠脑袋,整个人陷入混乱。 这一夜,张楠坐在图纸前,一夜未合眼。 第二天吃完早饭,依然神不守舍,继而来到零部件前,用尺测量。 第三天,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张国强等几个师傅,曹工改过的图纸能不能用。 当听到几个工人师傅们说能做的时候,张楠的瞳孔都涣散了。 …… 这几天,张楠仿佛一个看的见的幽灵,扎根在车床前,不断对图纸上的改动进行反复测量。 测量到最后,张楠自己没觉得咋样,倒是孙红军几个小年轻感慨了。 “要不说人家能考上北大呢……” “这点小玩意儿研究成这样,换我早就坐不住了。” 孙红军一边坐在小板凳上削土豆皮,一边看着测量的张楠,忍不住啧啧。 “哪是研究啊,我看都要走火入魔了。” 李河在旁边一边剁咸菜,一边回答。 “可不,我感觉他都魔怔了。”焦龙啧啧。 “陈哥,你们都是北大的,你知道他是咋回事吗?” 无解之下,三个人齐刷刷将脑袋转向了同为北大的陈露阳。 陈露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