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点名就是干!-《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1/3)页

    陈露阳饶有兴趣的从头到尾,将罗天的文章一字一字的再次看了一遍。

    别说,真不愧是北大经济系大三的学生,这写东西确实有水平!

    整个文章不仅写的滴水不漏,而且每一条分析都戳在要害上,字字带锋,

    既有课堂上才能听到的理论深度,又能联系到现实里的制度运作,读起来锋芒毕露。

    尤其是“协调成本”“制度环境”“集中风险”这几个角度,更是他文章里完全没触及的盲区,一下子就让自己的“经济效益试算”显得单薄了。

    看着罗天那行行紧逼的字句,陈露阳感觉自己内心的战火也被彻底点燃了。

    一股从未有过的热血翻涌上来!

    那感觉,就像是被人当众甩了一记耳光,又像是被硬生生塞了一把刀子,不逼他反击都不行!

    但越是这样,他反而越兴奋。

    光是他一个人的文章,写得再漂亮又有什么意思?

    顶多是自夸自吹,别人看过点点头,也就翻过去了。

    就得有针锋相对的辩驳,就得有唇枪舌剑的碰撞,才能让这事儿真正热闹起来,才能让观点和文章被更多人看见、记住!

    况且罗天的文章既然指名道姓的冲自己来了,那就更不能退了。

    这一份学刊,可不仅是经济系的学生和老师在看,别的系的学生、校刊编辑,甚至校领导也会翻一翻。

    要是他在这里被压得抬不起头,那以后自己折腾的项目、写出来的文章,谁还会当回事?

    话再退回一万步,要是他这件事连理论上都站不住脚,那实践里再怎么折腾,也会被人轻飘飘一句“没根基”给打回去。

    总之,干就完了!

    陈露阳大喝一声,嗓门震得窗户都跟着一抖。

    这一下怒吼,吓得421五个老大哥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小陈啊,咱这点事不至于动手啊!”

    潘玉怕他年轻人热血气盛,赶紧把话往回拉。

    “是啊陈儿,写文章是写文章,争论是争论,千万别冲动。”班长陶润泽也赶紧开口劝。

    “就是就是。”张栋梁也在旁边劝。

    “学刊就是个让人提意见的平台,大家各抒己见,不用打打杀杀。”

    “你们都唠啥呢?”陈露阳狐疑的看着几个大哥。

    “我这么斯文俊秀,哪是那种小肚鸡肠、别人一说我我就要想办法把人搞死的人?”

    陈露阳说的云淡风轻,表情淡然无争。

    可是眼神里却炯炯的闪烁着亢奋的光!

    几个大哥被他的眼神惊的后背冷汗都要冒出来了。

    你还斯文俊秀?

    那是谁之前找力学系张殿才老师帮忙画图,张老师不同意。

    最后直接拎了一个大粗铁棒子等在张老师的办公室门口,给张老师劝服的?!

    对待老师都这么凶残,更别说是对一个学生了。

    就在几个大哥要继续好言相劝的时候,

    只见陈露阳双手掰动指节,发出了“咔咔”的骨节声:

    “学刊嘛,以文会友!”

    “咱们以文会友!”

    ……

    几百年来,大家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另外一个深深扎在血脉里的本能,那就是爱看热闹!

    尤其是看别人吵架。

    偏偏这回对上的,还不是无名小卒。

    无论是陈露阳,还是罗天,都是经济系响当当的人物:

    一个是新生里最耀眼的“修理厂小厂长”,

    另一个是学生会主席。

    第二期学刊一出,罗天那篇《零部件通用化的盲区与风险》就像一颗石子丢进水塘,瞬间激起了整系的波澜。

    不仅是学生,甚至就连经济系的老师都在好奇,到底陈露阳会不会做出回应。

    很快,经济系学刊的第三期就刊发了。

    经济系教师办公室

    “这小子可真敢写啊!”

    连英华看着手中的学刊,忍不住啧啧开口。

    只见学刊上面的标题清清楚楚:《制度与效率的双重逻辑——再论零部件通用化》

    文章的开篇,陈露阳先承认并引用了罗天在上期学刊中的批评,逐条列出“协调成本”“集中风险”“制度掣肘”三个论点,态度不卑不亢。

    紧接着,却突然一转锋芒:
    第(1/3)页